皇兄何故造反? 第36节
这些情况,朱祁钰自然都是清楚的。
饭要一口口吃,事要一步步做。
他找李永昌前来,本来就没打算能够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,能够形成这种“虚假”的大势,其实已经够了。
至少争取到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。
至于翰林院和还未表态的两位真正的大佬
朱祁钰抬头看了看天色,忽然问了问身旁的兴安。
“现在是什么时辰了?”
兴安微微一愣,他下意识的想起,王爷上次这么问他的时候,还是大病方愈,刚醒过来的时候。
当时他刚刚回答完,土木堡的军报就送进了宫中
丢掉心里那股怪异的感觉,兴安恭敬地回答道。
“大约是亥时三刻。”
自他们进宫以来,已经足足有两个时辰了。
朱祁钰继续问身旁的金英:“东华门可落锁了?”
虽然奇怪,这个议事的紧要当口,郕王为什么要问这个,但是金英还是在群臣莫名其妙的目光下,开口答道。
“回郕王爷,照您的吩咐,刚刚歇息的时候,内臣遣人去禀了太后娘娘,她老人家已经诏命宫门将士,自今日起,东华门彻夜不封,有紧急政务军报,可直送入宫,不必迁延,并许各衙门掌事官,随时入集义殿禀事之权。”
朱祁钰听完点了点头,右手轻轻地叩击着桌案,也不说话,就这么坐着,一言不发,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。
不过朱祁钰是主持者,他不说话,别人不好催他,毕竟这等大事,肯定需要好好思量一番的。
何况议事到了如今,群臣各怀心思,心中纷纷揣测着如今的局势,倒也不算着急。
故而在高谷说完之后,大殿内一时之间便沉寂了下来,只剩下朱祁钰轻轻叩案的声音。
足足过了一炷香的时间,窗外的雨都渐渐的停了,群臣也都纷纷交头接耳,看样子有些坐不住了,朱祁钰才猛然停下了叩击桌案的手。
叩案的声音一停,群臣以为这位郕王终于做出了决断,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朱祁钰。
但是一抬头,却看见朱祁钰远远地望着殿门处。
深秋时节,晚上的天气已经是十分寒凉,加上阵阵秋雨不停,殿内又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大人,集义殿的殿门是关闭的。
此刻殿内灯火通明,殿外却只有几盏不算特别亮的宫灯,朝臣们循着朱祁钰的目光望去。
只见几个黑影,由小变大,直奔集义殿而来。
没过多久,殿外响起侍卫禀报的声音。
“兵部急报,紧急军情!”
群臣一片皱眉,朱祁钰的嘴角却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。
这不,重活一回,还是有点用的
他劝不了的人,便让皇上亲自来劝好了
第35章 自作孽
要说重活一世,最大的优势是什么。
莫过于清楚的知道,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。
虽然因为自己的先知先觉,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,但是总体来说,很多事情还是和朱祁钰的记忆当中一致。
比如,这道军报到京的时间
前世的时候,他不曾在今日召群臣在集义殿议事,宫门也不曾彻夜不关。
这份军报虽然紧急,但远远没有到需要深夜叩阙的地步。
但是现在,朱祁钰从进殿之前,吩咐金英开宫门,到提前嘱咐于谦有任何军报直送入宫,再到他任由朝臣争论道这个时辰。
都是在等这份军报!
朱祁钰心里叹了口气,这份军报,应该算是他这个不争气的哥哥,在这场战役当中,屈指可数的几次正面作用了吧。
虽然实际上,内容还是很丢人
但是终归,对现在的朱祁钰来说,这份军报是他劝服朝臣的杀手锏!
挥了挥手,一旁的金英便会意,命人开了殿门。
外头还下着零星的小雨,一开门,一阵冷风吹进来。
一名内侍服色的宦官走进来,后头跟着一个身着甲胄的官军将士。
那将士身着甲胄,背着一个用油纸封的严严实实的圆形竹筒,浑身上下满是雨水。
很显然是刚刚从城外疾驰而来的报信兵。
进殿之后,那将士在内侍的帮助下,摘下背上的竹筒,亲手将军报递到于谦的手中,才被内侍带下去,换衣安歇去了。
因着方才外头喊了是军报,于谦便也没有耽搁。
在众臣的面前破开竹筒外头的油纸,仔仔细细的查验了一番上头的火漆密封,于谦才从里头拿出一份被包的严实的军报。
他没有打开看,而是直接递给了上首的郕王。
朱祁钰打开一瞧,心便放下了一半,转手将军报递给一旁的金英,示意他读出来。
“臣镇守大同总兵官广宁伯刘安,都督同知郭登,都督佥事方善
都督佥事张通等上禀朝廷。”
“本月十九日寅时,瓦剌大军至大同,驻扎于城北二十里外,午时初刻,有锦衣卫校尉袁彬持御令,自瓦剌大营而来,声称吾皇于五里外,召见镇守大同广宁伯刘安。”
刚读了几句,群臣的心就又提了起来。
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这边宣府的事情还没完了,大同又出事了!
算算日子,十七日虏挟天子于宣府,十九日便到了大同,看来是早有预谋,毕竟大军开拔,两天的时日,必然是到不了大同的。
不过这些都是后话。
在宣府的时候,贼虏裹挟天子,命守将开城门,被守将拒绝。
这回看来是长了教训,不说开城门的事情,反而让镇守将领出迎了,只是不知,大同守将会如何应对?
金英继续往下念。
“因前番土木军报,已传谕各边镇,故守将商议后,刘安率精兵十人,前往五里外入见皇上,时虏酋伯颜帖木儿得知院携精兵百余人再旁。”
“入见后,上命郭登率城中上下官员出见,少顷,郭登率诸官员出见,行礼后,诸官伏哭问曰:六军东归,孰料至此?上回曰:将骄卒惰,朕为诸臣所误,何必再问。”
“皇上再问大同库内钱物几何,郭登如实回之,曰有银十二万两,于是皇上命取两万两千两,五千赐也先,五千赐伯颜帖木儿等三人,其余散给虏兵,广宁伯刘安从之。”
群臣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了。
真的听皇上说出将骄卒惰,朕为诸臣所误,朝臣们的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。
他们自己说是一回事,但那是为了维护人君威严,为尊者讳。
但是实际上是什么情况,皇上您自己心里没点数吗?
出征之前,多少大臣连篇累牍地上疏劝谏,让你别去,你自己非要亲征。
去就去了,任由王振肆意妄为,谁也不听。
结果现在给自己作成这个样子,还反过来怪将骄卒惰
算了算了,皇上是抹不开面子群臣只能在心里这么劝自己。
但是那股子吃了苍蝇的感觉,却总是挥之不去。
何况这一回,可不是说两句话那么简单。
皇上这大手一挥,直接给了两万两千两,这可是整个大同六分之一的军备银两啊!
尤其是户部的沈翼,心疼地嘴角直抽抽。
估计这会已经对刘安破口大骂了。
崽卖爷田不心疼!
这刘安是谁,朝野上下都清楚。
本来是随驾出征的勋戚,结果大军行到大同,这货突然生了场大病,具体多大不知道,反正是肯定不能继续随军出征那种。
没办法,皇帝只能派他留在大同,和守将郭登一起镇守大同。
大军这边一开拔,这位刘伯爷顿时又生龙活虎的。
他倒是好,就在大同待一阵子就拍拍屁股走了,可这么一挥手,给出去两万多两银子,这锅到最后肯定还是户部来接。
他沈翼上哪去补这个窟窿哟!
你说说这货,就不能学学人家宣府总兵杨洪,外出巡视不在城中吗
这一出去,两万多两银子就这么没了!
然而这还没完,接下来沈大人就听见金英接着念道。
“刘安散银后,皇上再命刘安,取武进伯朱冕,西宁侯宋瑛,内官郭敬家赀及三人蟒龙衣,又自各卫所共出衣服彩帛等物赏赐也先。
“郭登等照旨将蟒衣财帛送往虏营,并于三里外,置酒席劳其众。”
这回,不止沈大人一个人不高兴了,在场群臣的脸都绿了。
这虏贼,未免太过分了些!
裹挟了天子不算,还要带过来耀武扬威。
耀武扬威也就罢了,还要他们出衣物酒食招待他们。
这简直已经不是打脸了,而是打完之后踩在地上反复横跳,来回的踩!
不少大臣气得都已经脸色发红了。
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
饭要一口口吃,事要一步步做。
他找李永昌前来,本来就没打算能够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,能够形成这种“虚假”的大势,其实已经够了。
至少争取到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。
至于翰林院和还未表态的两位真正的大佬
朱祁钰抬头看了看天色,忽然问了问身旁的兴安。
“现在是什么时辰了?”
兴安微微一愣,他下意识的想起,王爷上次这么问他的时候,还是大病方愈,刚醒过来的时候。
当时他刚刚回答完,土木堡的军报就送进了宫中
丢掉心里那股怪异的感觉,兴安恭敬地回答道。
“大约是亥时三刻。”
自他们进宫以来,已经足足有两个时辰了。
朱祁钰继续问身旁的金英:“东华门可落锁了?”
虽然奇怪,这个议事的紧要当口,郕王为什么要问这个,但是金英还是在群臣莫名其妙的目光下,开口答道。
“回郕王爷,照您的吩咐,刚刚歇息的时候,内臣遣人去禀了太后娘娘,她老人家已经诏命宫门将士,自今日起,东华门彻夜不封,有紧急政务军报,可直送入宫,不必迁延,并许各衙门掌事官,随时入集义殿禀事之权。”
朱祁钰听完点了点头,右手轻轻地叩击着桌案,也不说话,就这么坐着,一言不发,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。
不过朱祁钰是主持者,他不说话,别人不好催他,毕竟这等大事,肯定需要好好思量一番的。
何况议事到了如今,群臣各怀心思,心中纷纷揣测着如今的局势,倒也不算着急。
故而在高谷说完之后,大殿内一时之间便沉寂了下来,只剩下朱祁钰轻轻叩案的声音。
足足过了一炷香的时间,窗外的雨都渐渐的停了,群臣也都纷纷交头接耳,看样子有些坐不住了,朱祁钰才猛然停下了叩击桌案的手。
叩案的声音一停,群臣以为这位郕王终于做出了决断,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朱祁钰。
但是一抬头,却看见朱祁钰远远地望着殿门处。
深秋时节,晚上的天气已经是十分寒凉,加上阵阵秋雨不停,殿内又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大人,集义殿的殿门是关闭的。
此刻殿内灯火通明,殿外却只有几盏不算特别亮的宫灯,朝臣们循着朱祁钰的目光望去。
只见几个黑影,由小变大,直奔集义殿而来。
没过多久,殿外响起侍卫禀报的声音。
“兵部急报,紧急军情!”
群臣一片皱眉,朱祁钰的嘴角却泛起一丝淡淡的笑意。
这不,重活一回,还是有点用的
他劝不了的人,便让皇上亲自来劝好了
第35章 自作孽
要说重活一世,最大的优势是什么。
莫过于清楚的知道,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。
虽然因为自己的先知先觉,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,但是总体来说,很多事情还是和朱祁钰的记忆当中一致。
比如,这道军报到京的时间
前世的时候,他不曾在今日召群臣在集义殿议事,宫门也不曾彻夜不关。
这份军报虽然紧急,但远远没有到需要深夜叩阙的地步。
但是现在,朱祁钰从进殿之前,吩咐金英开宫门,到提前嘱咐于谦有任何军报直送入宫,再到他任由朝臣争论道这个时辰。
都是在等这份军报!
朱祁钰心里叹了口气,这份军报,应该算是他这个不争气的哥哥,在这场战役当中,屈指可数的几次正面作用了吧。
虽然实际上,内容还是很丢人
但是终归,对现在的朱祁钰来说,这份军报是他劝服朝臣的杀手锏!
挥了挥手,一旁的金英便会意,命人开了殿门。
外头还下着零星的小雨,一开门,一阵冷风吹进来。
一名内侍服色的宦官走进来,后头跟着一个身着甲胄的官军将士。
那将士身着甲胄,背着一个用油纸封的严严实实的圆形竹筒,浑身上下满是雨水。
很显然是刚刚从城外疾驰而来的报信兵。
进殿之后,那将士在内侍的帮助下,摘下背上的竹筒,亲手将军报递到于谦的手中,才被内侍带下去,换衣安歇去了。
因着方才外头喊了是军报,于谦便也没有耽搁。
在众臣的面前破开竹筒外头的油纸,仔仔细细的查验了一番上头的火漆密封,于谦才从里头拿出一份被包的严实的军报。
他没有打开看,而是直接递给了上首的郕王。
朱祁钰打开一瞧,心便放下了一半,转手将军报递给一旁的金英,示意他读出来。
“臣镇守大同总兵官广宁伯刘安,都督同知郭登,都督佥事方善
都督佥事张通等上禀朝廷。”
“本月十九日寅时,瓦剌大军至大同,驻扎于城北二十里外,午时初刻,有锦衣卫校尉袁彬持御令,自瓦剌大营而来,声称吾皇于五里外,召见镇守大同广宁伯刘安。”
刚读了几句,群臣的心就又提了起来。
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这边宣府的事情还没完了,大同又出事了!
算算日子,十七日虏挟天子于宣府,十九日便到了大同,看来是早有预谋,毕竟大军开拔,两天的时日,必然是到不了大同的。
不过这些都是后话。
在宣府的时候,贼虏裹挟天子,命守将开城门,被守将拒绝。
这回看来是长了教训,不说开城门的事情,反而让镇守将领出迎了,只是不知,大同守将会如何应对?
金英继续往下念。
“因前番土木军报,已传谕各边镇,故守将商议后,刘安率精兵十人,前往五里外入见皇上,时虏酋伯颜帖木儿得知院携精兵百余人再旁。”
“入见后,上命郭登率城中上下官员出见,少顷,郭登率诸官员出见,行礼后,诸官伏哭问曰:六军东归,孰料至此?上回曰:将骄卒惰,朕为诸臣所误,何必再问。”
“皇上再问大同库内钱物几何,郭登如实回之,曰有银十二万两,于是皇上命取两万两千两,五千赐也先,五千赐伯颜帖木儿等三人,其余散给虏兵,广宁伯刘安从之。”
群臣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了。
真的听皇上说出将骄卒惰,朕为诸臣所误,朝臣们的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。
他们自己说是一回事,但那是为了维护人君威严,为尊者讳。
但是实际上是什么情况,皇上您自己心里没点数吗?
出征之前,多少大臣连篇累牍地上疏劝谏,让你别去,你自己非要亲征。
去就去了,任由王振肆意妄为,谁也不听。
结果现在给自己作成这个样子,还反过来怪将骄卒惰
算了算了,皇上是抹不开面子群臣只能在心里这么劝自己。
但是那股子吃了苍蝇的感觉,却总是挥之不去。
何况这一回,可不是说两句话那么简单。
皇上这大手一挥,直接给了两万两千两,这可是整个大同六分之一的军备银两啊!
尤其是户部的沈翼,心疼地嘴角直抽抽。
估计这会已经对刘安破口大骂了。
崽卖爷田不心疼!
这刘安是谁,朝野上下都清楚。
本来是随驾出征的勋戚,结果大军行到大同,这货突然生了场大病,具体多大不知道,反正是肯定不能继续随军出征那种。
没办法,皇帝只能派他留在大同,和守将郭登一起镇守大同。
大军这边一开拔,这位刘伯爷顿时又生龙活虎的。
他倒是好,就在大同待一阵子就拍拍屁股走了,可这么一挥手,给出去两万多两银子,这锅到最后肯定还是户部来接。
他沈翼上哪去补这个窟窿哟!
你说说这货,就不能学学人家宣府总兵杨洪,外出巡视不在城中吗
这一出去,两万多两银子就这么没了!
然而这还没完,接下来沈大人就听见金英接着念道。
“刘安散银后,皇上再命刘安,取武进伯朱冕,西宁侯宋瑛,内官郭敬家赀及三人蟒龙衣,又自各卫所共出衣服彩帛等物赏赐也先。
“郭登等照旨将蟒衣财帛送往虏营,并于三里外,置酒席劳其众。”
这回,不止沈大人一个人不高兴了,在场群臣的脸都绿了。
这虏贼,未免太过分了些!
裹挟了天子不算,还要带过来耀武扬威。
耀武扬威也就罢了,还要他们出衣物酒食招待他们。
这简直已经不是打脸了,而是打完之后踩在地上反复横跳,来回的踩!
不少大臣气得都已经脸色发红了。
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