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7章 瓷韵流风254章瓷艺大典
商部衙门设在皇城内。凡事开头难,一个新设立的衙门,要想进入正常运转,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一连半个多月,林沐风和高巍和卓敬三人,都忙于种种“管理规章”的出台以及各级人员的配置等诸多事务性工作。有了朱允炆的强力支持,朝廷很快从各部、衙门中抽调了一批中低级官员和数十名杂役进入商部工作。
而随着朝廷开放海禁、鼓励从商、设立商部衙门诏书的公告天下,商部在大明各地的分部衙门也在紧锣密鼓地成立之中。林沐风认为,商部是一个管理通商事宜的衙门,或者说是一个机构,其不同于朝廷其他部署衙门,必须要在基层设立独立于地方衙门的专门衙门。当然,商部的分部衙门只在商业繁华的大城市设立,譬如徐州府,青州府,苏州府,扬州府,等等。
就此事,朝会又争议了好几天,在朱允炆的强力推动下才得到了通过——各地商部分部作为朝廷商部的派出衙门,直接归属于朝廷商部,而朝廷商部则直接听命于皇帝。各地商部分部衙门的官员,或者从当地衙门中抽调配置,或者由吏部委派……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,据林沐风估计,要想真正运转到位,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。
京师的商部衙门很快便进入了正轨。但作为一个新生的官方衙门,如何去运作,如何去履行职能,管理商务,也是千头万绪,需要一一理清。
林沐风根据现代社会的“商管”理论,经过一番变通后,尽量结合大明社会的现实,制定出了一整套的商管思路。
其一,要先将所有城市中的店铺进行造册登记,发放由商部印发的“经营许可证”,类似于官方契约。以后,凡新开商铺必须要到所在商部衙门登记核准发证;其二,根据商铺的“营业额”和贸易总量以及商品门类分别收取赋税,制定出一系列的赋税额度,每月收取一次;其三,对商铺贸易和产品进行价格控制,严禁哄抬价格欺行霸市等行为,打击不正当竞争;其四,保护中小商铺,在税赋上予以减轻……
实话实说,大明商贾的社会地位虽然不高,但朝廷对商人的赋税还是相对较轻的。商部的成立,一来增加了商业贸易中间环节的赋税,二来对整个市场进行了宏观上的“调控”,三来鼓励和保护中小商铺的发展,只要进入良性循环,大明商业不难进入前所未有的繁盛阶段。
林沐风“兼职”太多,商部的日常事务其实是由高巍和卓敬两人具体来做,林沐风所做的就是定时与两人进行“沟通”,签发一些“文件”和“指令”。
在组建商部的同时,林沐风同时开始着手准备建立瓷学。根据最初的构想,他准备在瓷学中设立三个“班级”,一个是“成人班”——专业制瓷工匠的系统培训,一个是琉璃内画班,专门招收少量具有绘画功底的工匠精英进行琉璃内画技艺传授,最后一个是“少年班”,招收一批具有天赋的孩子从制瓷的初级知识开始学起,为大明瓷业培养后备人才。
以朝廷名义下发的诏书已经昭告各州府县,由各州府县衙门报送学习人选。
瓷学虽然是官办,但还是要收取一定的学费的。林沐风本来是想由朝廷出资,入瓷学者免费学习,且负责学生的食宿。但他这一“建议”得到了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,认为无谓增加朝廷负担。就连朱允炆也不赞成,在朱允炆看来,林沐风的制瓷技法等于是免费贡献给了朝廷,而朝廷又将之传授给各地工匠,这本来就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,岂能再免费办学。
尽管是这样,但各地报名的人数还是呈现出异常火爆的态势,据江南某地反馈回来的信息,等候在衙门外面报名参加大明瓷学培训的工匠排起了长队,当地几乎所有的工匠都蜂拥而上争取学习的机会。有些瓷窑业主为了能让自己的工匠入学,疏通各种关系以期能争取获得一个名额。
大明瓷行高超的制瓷水平,林沐风神出鬼没的制瓷技法和琉璃内画技法,早已在大明瓷界传为神话,林沐风居然会公开自己的技术,对工匠们来说,这等于是天上掉馅饼——要知道,学到这些技术,就相当于日后的滚滚财源啊!
至于瓷学的“少年班”,林沐风决定只面向京师周边招收。本来他以为,制瓷在大明人尤其是一些官僚权贵眼里,是一种下等低贱的杂役,也就是平民家的孩子肯报名来,没成想,京师里一些官宦家的子弟也踊跃报名——当然,或许凑热闹的成分更多一些。而这,与朝廷官办也有关系。
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,就是瓷学的教材。当年还在益都县的时候,林沐风就曾经编写过一本图文并茂的“制瓷手册”,作为教授王二制瓷的“课本”,王二为此,还曾经被白莲教抓去挨了一顿打差点丧命。
林沐风思之再三,决定以此为基础,编写一本“沐风瓷艺大典”。将大明瓷行瓷窑目前所掌握的各种瓷器的技法、琉璃技法等,全部分门别类,绘制彩图,对瓷器的塑胎、施釉、烧制等一系列流程进行详细的“技术再现”,将来好作为瓷学教师授课的“范本”。
瓷学的授课老师人选,他也初步有了谱。除了自己以外,张风,王二,老孟这些人,都足以胜任。尤其是张风,不仅熟知整个制瓷流程的技术,还掌握了琉璃内画的技法,是当仁不让的“首席教师”人选。
“瓷艺大典”的编写,林沐风交给了张风。这几日,张风和王二正带着几个能书善画的秀才,一点点对大明瓷行瓷窑的制瓷技术进行整理和编写。
林沐风忙得焦头烂额,朱允炆见他实在是太操劳,便下旨恩准他可以免朝。
……
又一轮红日高悬当空,这个深冬,比去年温暖了许多,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暖冬。林沐风活动着有些僵硬地胳膊,慢腾腾地向府门外走去。
快要过年了,准备年货,打扫卫生,府里的仆人们正在林虎的指挥下忙的不亦乐乎。林沐风刚要出门,身后传来低低地呼唤:“少爷……”
林沐风如今位高权重,府中下人都呼他为“大人”,叫他“少爷”的只有轻云和轻霞两个丫头。林沐风回头来扫了一眼,见轻云的俏脸涨得通红,盈盈走了过来。
“轻云,这些粗活你就不用干了,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。”林沐风微微一笑,轻轻探手为轻云拂去了身上的一抹灰尘。
轻云嘻嘻一笑,“少爷,少奶奶说今年还要做少爷以前弄的那个酥锅,家里的厨娘不会做,还是得我来呢……”
顿了顿,轻云又道,“少爷是不是要去张风家里?见了香草姐姐,代轻云说一声,她要的香囊我明儿个给她送过去。”
林沐风点了点头,拍了拍轻云的肩膀,“注意自己的身子,别太累了。”
说完,林沐风就匆匆而去。去锦衣卫衙门转了一圈,又赶去商部衙门跟高巍和卓敬沟通了半个时辰,最后才坐着自己的官轿去了张风的家。林沐风素日本来是骑马而不乘轿的,但这些日子实在是太疲倦,在柳若梅的再三要求下,这才坐起了轿子。
张风的家目前成了“瓷艺大典”的编辑部了。两间厢房里,炭火熊熊燃烧,暖融融地,张风带着几个秀才正在紧张地忙碌着,分工明确,有的绘图,有的抄写“技术攻略”。
林沐风掀开门帘向张风招了招手,张风赶紧出来躬身一礼,“先生,你来了。”
“大典编写进度如何?”林沐风问道。
“回先生的话,我估摸着,再有十天就可以整理完毕,交付印刷了。先生,关于琉璃技法,我准备专门开设一个章节,详细地将先生传授给阿风的技法记录下来……”张风笑着把进度和编写的一些细节汇报了一遍,然后神色间稍稍有一些犹豫,欲言又止。
林沐风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有话就说,跟我还藏藏掖掖吗?”
张风尴尬地一笑,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内画琉璃笔筒来,递给了林沐风。乳白色的笔筒内壁中,赫然刻绘着一个飘然出尘站立在桂花树下的士子。
林沐风拿在手里端详着,不由笑骂道,“好你个小子,这是内画的我呀。不过,还不错,线条的处理,整体的布局,色彩的匀染,都已经非常娴熟了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笔法太过阴柔了,内画的风韵和色调略显凄凉,以后你要注意。”
张风抬头看了林沐风一眼,小声道,“先生,这个内画琉璃笔筒,不是阿风所画。”
林沐风闻言一惊,“不是你?是谁?!”
这内画技法,林沐风可是只教给了张风,他相信,在这大明社会,除了他之外不可能有另外的人掌握这门美工技术。除非,除非这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来自现代社会且熟知内画的穿越者。不过,这是绝对不可能的。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www.18wenku.com,章节更多,支持作者,支持正版阅读!)
而随着朝廷开放海禁、鼓励从商、设立商部衙门诏书的公告天下,商部在大明各地的分部衙门也在紧锣密鼓地成立之中。林沐风认为,商部是一个管理通商事宜的衙门,或者说是一个机构,其不同于朝廷其他部署衙门,必须要在基层设立独立于地方衙门的专门衙门。当然,商部的分部衙门只在商业繁华的大城市设立,譬如徐州府,青州府,苏州府,扬州府,等等。
就此事,朝会又争议了好几天,在朱允炆的强力推动下才得到了通过——各地商部分部作为朝廷商部的派出衙门,直接归属于朝廷商部,而朝廷商部则直接听命于皇帝。各地商部分部衙门的官员,或者从当地衙门中抽调配置,或者由吏部委派……这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,据林沐风估计,要想真正运转到位,大概需要几个月的时间。
京师的商部衙门很快便进入了正轨。但作为一个新生的官方衙门,如何去运作,如何去履行职能,管理商务,也是千头万绪,需要一一理清。
林沐风根据现代社会的“商管”理论,经过一番变通后,尽量结合大明社会的现实,制定出了一整套的商管思路。
其一,要先将所有城市中的店铺进行造册登记,发放由商部印发的“经营许可证”,类似于官方契约。以后,凡新开商铺必须要到所在商部衙门登记核准发证;其二,根据商铺的“营业额”和贸易总量以及商品门类分别收取赋税,制定出一系列的赋税额度,每月收取一次;其三,对商铺贸易和产品进行价格控制,严禁哄抬价格欺行霸市等行为,打击不正当竞争;其四,保护中小商铺,在税赋上予以减轻……
实话实说,大明商贾的社会地位虽然不高,但朝廷对商人的赋税还是相对较轻的。商部的成立,一来增加了商业贸易中间环节的赋税,二来对整个市场进行了宏观上的“调控”,三来鼓励和保护中小商铺的发展,只要进入良性循环,大明商业不难进入前所未有的繁盛阶段。
林沐风“兼职”太多,商部的日常事务其实是由高巍和卓敬两人具体来做,林沐风所做的就是定时与两人进行“沟通”,签发一些“文件”和“指令”。
在组建商部的同时,林沐风同时开始着手准备建立瓷学。根据最初的构想,他准备在瓷学中设立三个“班级”,一个是“成人班”——专业制瓷工匠的系统培训,一个是琉璃内画班,专门招收少量具有绘画功底的工匠精英进行琉璃内画技艺传授,最后一个是“少年班”,招收一批具有天赋的孩子从制瓷的初级知识开始学起,为大明瓷业培养后备人才。
以朝廷名义下发的诏书已经昭告各州府县,由各州府县衙门报送学习人选。
瓷学虽然是官办,但还是要收取一定的学费的。林沐风本来是想由朝廷出资,入瓷学者免费学习,且负责学生的食宿。但他这一“建议”得到了满朝文武的一致反对,认为无谓增加朝廷负担。就连朱允炆也不赞成,在朱允炆看来,林沐风的制瓷技法等于是免费贡献给了朝廷,而朝廷又将之传授给各地工匠,这本来就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,岂能再免费办学。
尽管是这样,但各地报名的人数还是呈现出异常火爆的态势,据江南某地反馈回来的信息,等候在衙门外面报名参加大明瓷学培训的工匠排起了长队,当地几乎所有的工匠都蜂拥而上争取学习的机会。有些瓷窑业主为了能让自己的工匠入学,疏通各种关系以期能争取获得一个名额。
大明瓷行高超的制瓷水平,林沐风神出鬼没的制瓷技法和琉璃内画技法,早已在大明瓷界传为神话,林沐风居然会公开自己的技术,对工匠们来说,这等于是天上掉馅饼——要知道,学到这些技术,就相当于日后的滚滚财源啊!
至于瓷学的“少年班”,林沐风决定只面向京师周边招收。本来他以为,制瓷在大明人尤其是一些官僚权贵眼里,是一种下等低贱的杂役,也就是平民家的孩子肯报名来,没成想,京师里一些官宦家的子弟也踊跃报名——当然,或许凑热闹的成分更多一些。而这,与朝廷官办也有关系。
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,就是瓷学的教材。当年还在益都县的时候,林沐风就曾经编写过一本图文并茂的“制瓷手册”,作为教授王二制瓷的“课本”,王二为此,还曾经被白莲教抓去挨了一顿打差点丧命。
林沐风思之再三,决定以此为基础,编写一本“沐风瓷艺大典”。将大明瓷行瓷窑目前所掌握的各种瓷器的技法、琉璃技法等,全部分门别类,绘制彩图,对瓷器的塑胎、施釉、烧制等一系列流程进行详细的“技术再现”,将来好作为瓷学教师授课的“范本”。
瓷学的授课老师人选,他也初步有了谱。除了自己以外,张风,王二,老孟这些人,都足以胜任。尤其是张风,不仅熟知整个制瓷流程的技术,还掌握了琉璃内画的技法,是当仁不让的“首席教师”人选。
“瓷艺大典”的编写,林沐风交给了张风。这几日,张风和王二正带着几个能书善画的秀才,一点点对大明瓷行瓷窑的制瓷技术进行整理和编写。
林沐风忙得焦头烂额,朱允炆见他实在是太操劳,便下旨恩准他可以免朝。
……
又一轮红日高悬当空,这个深冬,比去年温暖了许多,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暖冬。林沐风活动着有些僵硬地胳膊,慢腾腾地向府门外走去。
快要过年了,准备年货,打扫卫生,府里的仆人们正在林虎的指挥下忙的不亦乐乎。林沐风刚要出门,身后传来低低地呼唤:“少爷……”
林沐风如今位高权重,府中下人都呼他为“大人”,叫他“少爷”的只有轻云和轻霞两个丫头。林沐风回头来扫了一眼,见轻云的俏脸涨得通红,盈盈走了过来。
“轻云,这些粗活你就不用干了,我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。”林沐风微微一笑,轻轻探手为轻云拂去了身上的一抹灰尘。
轻云嘻嘻一笑,“少爷,少奶奶说今年还要做少爷以前弄的那个酥锅,家里的厨娘不会做,还是得我来呢……”
顿了顿,轻云又道,“少爷是不是要去张风家里?见了香草姐姐,代轻云说一声,她要的香囊我明儿个给她送过去。”
林沐风点了点头,拍了拍轻云的肩膀,“注意自己的身子,别太累了。”
说完,林沐风就匆匆而去。去锦衣卫衙门转了一圈,又赶去商部衙门跟高巍和卓敬沟通了半个时辰,最后才坐着自己的官轿去了张风的家。林沐风素日本来是骑马而不乘轿的,但这些日子实在是太疲倦,在柳若梅的再三要求下,这才坐起了轿子。
张风的家目前成了“瓷艺大典”的编辑部了。两间厢房里,炭火熊熊燃烧,暖融融地,张风带着几个秀才正在紧张地忙碌着,分工明确,有的绘图,有的抄写“技术攻略”。
林沐风掀开门帘向张风招了招手,张风赶紧出来躬身一礼,“先生,你来了。”
“大典编写进度如何?”林沐风问道。
“回先生的话,我估摸着,再有十天就可以整理完毕,交付印刷了。先生,关于琉璃技法,我准备专门开设一个章节,详细地将先生传授给阿风的技法记录下来……”张风笑着把进度和编写的一些细节汇报了一遍,然后神色间稍稍有一些犹豫,欲言又止。
林沐风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有话就说,跟我还藏藏掖掖吗?”
张风尴尬地一笑,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内画琉璃笔筒来,递给了林沐风。乳白色的笔筒内壁中,赫然刻绘着一个飘然出尘站立在桂花树下的士子。
林沐风拿在手里端详着,不由笑骂道,“好你个小子,这是内画的我呀。不过,还不错,线条的处理,整体的布局,色彩的匀染,都已经非常娴熟了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,笔法太过阴柔了,内画的风韵和色调略显凄凉,以后你要注意。”
张风抬头看了林沐风一眼,小声道,“先生,这个内画琉璃笔筒,不是阿风所画。”
林沐风闻言一惊,“不是你?是谁?!”
这内画技法,林沐风可是只教给了张风,他相信,在这大明社会,除了他之外不可能有另外的人掌握这门美工技术。除非,除非这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来自现代社会且熟知内画的穿越者。不过,这是绝对不可能的。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www.18wenku.com,章节更多,支持作者,支持正版阅读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