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痛斥张佩纶
联谊会起源于西洋,在当时的京城,还算是个新鲜玩意。容闳搞联谊会,因为得到西太后慈禧和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支持,去的官员还是比较多的,差不多二百人,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,即便不是亲自去,也大多派了代表。李经述便代表父亲李鸿章赶去了京城的容府。
那天天空万里无云,如半颗蓝宝石一般。李经述坐在一辆翠幄青绸车里,进了京城。一路上马车内很闷,李经述满头大汗,加上好奇,忍不住偷偷掀开帘子,偷看外面的城楼和人群。虽然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过京城,火烧圆明园,但北京毕竟是明清两朝的首都,经过将近二十年洋务“中兴”,京城表面上还是一派繁华盛世的景象——街头走卒商贩,不计其数,他们脑袋后面都拖着一条长辫子,丝绸古玩商铺里外熙熙攘攘,不少顾客还是白皮肤、金发碧眼的老外。
大概过了半个时辰,马车到了东堂子胡同。那里专门造了一批公寓,分配给各国出使的大臣,容闳作为驻美利坚副大臣,也分了一套大宅子。当时容府在总理衙门的西院,是三进三出的四合院,灰色青砖,红漆大门,门外立两庄严石狮子,门上的金兽头铜环擦得锃亮,铜环上方有繁体楷书的“容府”两个大字。
李经述进到大院里,院内已是人声鼎沸。院子里的槐树开花了,一串串白色的花儿,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味。那里摆了几排方桌,高朋满座,桌面上摆放了炸糕、糖果、荔枝、香蕉,还有茶水、鸡尾酒和古巴咖啡。
李经述穿过汹涌的人潮,迎面碰上两位穿西装、留长辫子的少年,一高一矮。容雪那天穿了一件粉色西洋裙,站在他们旁边。见到李经述,她开心地迎了上来,热情给李经述介绍身边的两位少年:“李公子,高个叫唐绍仪,矮个叫詹天佑。他俩是广东老乡。”
李经述在历史书上早闻他俩的大名,但他们在1879年也就十七八岁左右,还是羞涩的少年,个子不高,皮肤黝黑。李经述的个头随他爹李鸿章,一米八左右,比唐绍仪和詹天佑高了一个头。李经述跟两人一交谈,他们一开口都是“侬好”,粤语口音重。他们两人家境贫苦,但在美国学习很努力,成绩优异,容闳带他们回来做代表,给国内人讲一讲在美国的见闻。
见人到得差不多了,内穿马褂外套西装的容闳站在院子中间搭起的讲台上大喊:“请大家静一静,演讲会马上开始。下面,请詹天佑同学上台讲他在美利坚的见闻。”
院子里逐渐安静下来,少年詹天佑以前没见过这么多大清官员,怯生生走到容闳面前,身子发抖,但一开口,讲起美国的铁路、火车、轮船、印刷厂,就头头是道,他说:“我现在正努力学习,回国后,一定要为中国造出自己的火车和轮船!”
李经述代表的是李鸿章,所以坐在一堆高官旁边,他听到詹天佑说要造出中国的火车和轮船,带头“叫好”,鼓起掌来。没想到身边的人反应都很冷淡。监察御史吴子登从来没见过火车,他站起来问詹天佑:“火车是什么东西,跑不跑得过中国的马车?”
李经述听了这奇怪的问题就想笑,但后来想起李鸿章嘱咐要沉稳,便没吭声。
詹天佑认真回答吴子登说:“火车刚开始跑不过马车,不过现在,一日千里也很正常了。如果铺了铁轨,从广州城到京城,几天时间就能到。”
“啊,一日千里?这火车的速度也太夸张了吧?”在场的官员都为火车的速度惊叹,议论纷纷,有人还问火车到底能装多少人。
就在这时,一位身穿竹布长衫、风姿俊逸的青年官员站起身来,对在场的官员说:“各位大人,我天朝百姓讲究的是安居乐业,不是迫不得已,谁会背井离乡呢?火车在中国断没有什么用处。大家说是吧?”
这位青年,正是当时“清流派”新生代领军人物张佩纶!他同治十一年进士,现在二十几岁就在光绪皇帝身边侍讲,“好慷慨论天下事”,属于那种自己不干事,总以为干事的人愚蠢、自负到自恋的那种奇葩。好在张佩纶仪表堂堂,粉丝无数。据说他喜欢穿竹布长衫,京城一千多家布店就都能卖断货。张佩纶在清流中靠能言善辩和骂人出名,而且骂得石破天惊,被骂的人必定臭名顺风飘千里。
李经述对张佩纶倒是有些了解,不过仅限于知道他是张爱玲的爷爷。见张佩纶说火车没啥用,这时便站起身反驳他道:“张大人,如果当年京城到广州通了铁路,京城之兵一日开到广州,英法联军还能侵略广州吗?”
会场上的人一听,有道理,铁路对兵事确实有大用。张佩纶哑口无言,詹天佑继续介绍在纽约参观过的一间报纸印刷厂,道:“印刷车间每天印报纸八万份!”
这时,张佩纶又站起来大声回击:“这些洋人真是心狠手辣,不知体恤民情。八万份报纸,这在中国得雇三千短工,一下子解决多少农民的吃饭问题!”
詹天佑又讲在美国工厂见到很多先进机器。张佩纶又唱起对台戏,轻蔑地说:“机器这东西,只是皮毛,对修身养性有什么用?”
詹天佑说西洋搞工业强国富民,张佩纶又立马反驳:“泰西各国的人都贪图钱财,国人则讲礼义廉耻;泰西以富为富,中国以不贪为富;泰西以强为强,中国以不好胜为强。孰高孰低,想必在场的各位大人一眼就能看出来!”
张佩纶慷慨陈词,不时还握紧拳头,直说得詹天佑面红耳赤,顿觉自己跟眼前的帅哥比起来,真是道德低下、人品不堪、无地自容。在场的“清流”们都觉得张佩纶说出了他们的心声,热烈鼓掌叫好。
李经述一看,这张佩纶和一帮清流大臣纯粹是来捣乱的,正要发作,容闳一看形势不对,搞不好詹天佑会被群官当场批斗,赶紧叫十七岁的唐绍仪上前介绍美国文化。
唐绍仪的口才明显比詹天佑要好,没有怯场,麻利地介绍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和国家制度,当他说到“美利坚只有总统,没有皇帝,还宣称人人平等,见了总统也不用下跪”时,张佩纶愤慨不已,站到了凳子上,一甩脑袋后的辫子,脸上青筋暴起,道:“诸位大人,国不可一日无君,没有皇帝,那还不天下大乱?见了皇帝不下跪,那岂不是目无君主?讲究平等,那岂不是要目中无父?无君无父,人与猪狗何异?”
这“人与猪狗何异”一出,太狠了,清流大臣都为张佩纶竖起了大拇指——不愧是大清国的才子,骂人都骂得如此文采飞扬!容闳听到“无君无父,人与猪狗何异”这句话,气得血压升高,一口鲜血喷到身边詹天佑迷惘的脸上。李经述见状,赶忙和容蓉上前扶住容闳,他掐了一下容闳的脑门和人中,容闳这才缓过气来。
忧国忧民的张佩纶一看容闳还有气,决定落井下石,给这位妄图毒害大清国的假洋鬼子致命一击。在朝堂中,张佩纶身份低微,老受位高权重的恭亲王、北洋大臣李鸿章压抑,有些话不敢说出口,在容闳面前就完全没这顾虑了,他趁胜追击,发表自己惊世骇俗的高见:“泰西的东西,和中国完全是相反的,泰西的书是从左到右,中国的书是从右到左,泰西先吃饭后喝酒,中国是先喝酒后吃饭,何以如此?因为中国乃是天朝上国,处于地轴之上,泰西是蛮夷之地,处于地轴之下。”
末了,张佩纶还补上一句:“要是我大清国非得东施效颦,学洋务,最后就会落得跟容大人这样,马褂外面套西装,不伦不类!”
“马褂外面套西装,不伦不类”,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李经述,他刷地站了出来,走上讲台,示意吓呆了的唐绍仪下去照顾容闳,然后,他指着张佩纶的鼻子痛斥道:“这世界上有一种人,三千年的空谈流毒深入骨髓,可怜至极!整天读着之乎者也,就像臭茅坑里面的石头,又臭又硬,不知天有多高,不知地有多厚!容大人不远万里带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,想为国家多培养一些睁眼看世界的人才,他们学铁路、轮船、电报等技术,你们却视之为工匠的低劣技艺!你们天天空谈爱国,其实都是在误国!现在,不仅是英吉利,法兰西这些泰西强国,连小小的日本国,也欺负到我们大清国的头上了!日本国刚刚把琉球国强占了,没有坚船利炮,靠满嘴的仁义道德,靠修身养性,靠你们这些所谓的君子,能跟日本人要回来吗?”
李经述这一席话,说得张佩纶面红耳赤,他以前还没见过李经述,见他也没穿官服,问道:“阁下是?”
李经述自报了身份,张佩纶像一只被斗败的公鸡,朝光绪皇帝的老师、工部尚书翁同龢望了一眼,灰溜溜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。他今天想让容闳出丑,背后便是工部尚书翁同龢指使。
翁同龢跟李鸿章有私怨,这只老狐狸见张佩纶被李经述骂得灰头土脸,便站起来激将道:“令尊负责大清国的海防,琉球之失,岂能如此罢休?你说我等文人误国,不知令尊可有办法收回琉球?否则,令尊岂不是也误国?”
李经述心想小日本明治维新才十来年,现在还不强大,大清国收回琉球应该没问题,便道:“这个自然……”
翁同龢见李经述上套了,还没等他把话说完,便大声说:“诸位同僚作证,李鸿章的儿子今日说了,淮军定会收回琉球!否则,他就是欺君误国!”
现场一帮“清流党”还有“帝师党”纷纷笑道:“李中堂这次腰杆子终于硬了,我们且看他如何收回琉球!”
李经述这才发现自己没有退路了,他心想这样也好,便道:“淮军收回琉球,你们这些人就会支持容大人和留美幼童留学,对吧?”
翁同龢诡异一笑,道:“这个自然,如果能收回琉球,则说明令尊办洋务还是有用的!”
“好!君子一言驷马难追。我这就回去准备收回琉球!”李经述年少气盛,拍着胸脯说。
那天天空万里无云,如半颗蓝宝石一般。李经述坐在一辆翠幄青绸车里,进了京城。一路上马车内很闷,李经述满头大汗,加上好奇,忍不住偷偷掀开帘子,偷看外面的城楼和人群。虽然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过京城,火烧圆明园,但北京毕竟是明清两朝的首都,经过将近二十年洋务“中兴”,京城表面上还是一派繁华盛世的景象——街头走卒商贩,不计其数,他们脑袋后面都拖着一条长辫子,丝绸古玩商铺里外熙熙攘攘,不少顾客还是白皮肤、金发碧眼的老外。
大概过了半个时辰,马车到了东堂子胡同。那里专门造了一批公寓,分配给各国出使的大臣,容闳作为驻美利坚副大臣,也分了一套大宅子。当时容府在总理衙门的西院,是三进三出的四合院,灰色青砖,红漆大门,门外立两庄严石狮子,门上的金兽头铜环擦得锃亮,铜环上方有繁体楷书的“容府”两个大字。
李经述进到大院里,院内已是人声鼎沸。院子里的槐树开花了,一串串白色的花儿,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味。那里摆了几排方桌,高朋满座,桌面上摆放了炸糕、糖果、荔枝、香蕉,还有茶水、鸡尾酒和古巴咖啡。
李经述穿过汹涌的人潮,迎面碰上两位穿西装、留长辫子的少年,一高一矮。容雪那天穿了一件粉色西洋裙,站在他们旁边。见到李经述,她开心地迎了上来,热情给李经述介绍身边的两位少年:“李公子,高个叫唐绍仪,矮个叫詹天佑。他俩是广东老乡。”
李经述在历史书上早闻他俩的大名,但他们在1879年也就十七八岁左右,还是羞涩的少年,个子不高,皮肤黝黑。李经述的个头随他爹李鸿章,一米八左右,比唐绍仪和詹天佑高了一个头。李经述跟两人一交谈,他们一开口都是“侬好”,粤语口音重。他们两人家境贫苦,但在美国学习很努力,成绩优异,容闳带他们回来做代表,给国内人讲一讲在美国的见闻。
见人到得差不多了,内穿马褂外套西装的容闳站在院子中间搭起的讲台上大喊:“请大家静一静,演讲会马上开始。下面,请詹天佑同学上台讲他在美利坚的见闻。”
院子里逐渐安静下来,少年詹天佑以前没见过这么多大清官员,怯生生走到容闳面前,身子发抖,但一开口,讲起美国的铁路、火车、轮船、印刷厂,就头头是道,他说:“我现在正努力学习,回国后,一定要为中国造出自己的火车和轮船!”
李经述代表的是李鸿章,所以坐在一堆高官旁边,他听到詹天佑说要造出中国的火车和轮船,带头“叫好”,鼓起掌来。没想到身边的人反应都很冷淡。监察御史吴子登从来没见过火车,他站起来问詹天佑:“火车是什么东西,跑不跑得过中国的马车?”
李经述听了这奇怪的问题就想笑,但后来想起李鸿章嘱咐要沉稳,便没吭声。
詹天佑认真回答吴子登说:“火车刚开始跑不过马车,不过现在,一日千里也很正常了。如果铺了铁轨,从广州城到京城,几天时间就能到。”
“啊,一日千里?这火车的速度也太夸张了吧?”在场的官员都为火车的速度惊叹,议论纷纷,有人还问火车到底能装多少人。
就在这时,一位身穿竹布长衫、风姿俊逸的青年官员站起身来,对在场的官员说:“各位大人,我天朝百姓讲究的是安居乐业,不是迫不得已,谁会背井离乡呢?火车在中国断没有什么用处。大家说是吧?”
这位青年,正是当时“清流派”新生代领军人物张佩纶!他同治十一年进士,现在二十几岁就在光绪皇帝身边侍讲,“好慷慨论天下事”,属于那种自己不干事,总以为干事的人愚蠢、自负到自恋的那种奇葩。好在张佩纶仪表堂堂,粉丝无数。据说他喜欢穿竹布长衫,京城一千多家布店就都能卖断货。张佩纶在清流中靠能言善辩和骂人出名,而且骂得石破天惊,被骂的人必定臭名顺风飘千里。
李经述对张佩纶倒是有些了解,不过仅限于知道他是张爱玲的爷爷。见张佩纶说火车没啥用,这时便站起身反驳他道:“张大人,如果当年京城到广州通了铁路,京城之兵一日开到广州,英法联军还能侵略广州吗?”
会场上的人一听,有道理,铁路对兵事确实有大用。张佩纶哑口无言,詹天佑继续介绍在纽约参观过的一间报纸印刷厂,道:“印刷车间每天印报纸八万份!”
这时,张佩纶又站起来大声回击:“这些洋人真是心狠手辣,不知体恤民情。八万份报纸,这在中国得雇三千短工,一下子解决多少农民的吃饭问题!”
詹天佑又讲在美国工厂见到很多先进机器。张佩纶又唱起对台戏,轻蔑地说:“机器这东西,只是皮毛,对修身养性有什么用?”
詹天佑说西洋搞工业强国富民,张佩纶又立马反驳:“泰西各国的人都贪图钱财,国人则讲礼义廉耻;泰西以富为富,中国以不贪为富;泰西以强为强,中国以不好胜为强。孰高孰低,想必在场的各位大人一眼就能看出来!”
张佩纶慷慨陈词,不时还握紧拳头,直说得詹天佑面红耳赤,顿觉自己跟眼前的帅哥比起来,真是道德低下、人品不堪、无地自容。在场的“清流”们都觉得张佩纶说出了他们的心声,热烈鼓掌叫好。
李经述一看,这张佩纶和一帮清流大臣纯粹是来捣乱的,正要发作,容闳一看形势不对,搞不好詹天佑会被群官当场批斗,赶紧叫十七岁的唐绍仪上前介绍美国文化。
唐绍仪的口才明显比詹天佑要好,没有怯场,麻利地介绍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和国家制度,当他说到“美利坚只有总统,没有皇帝,还宣称人人平等,见了总统也不用下跪”时,张佩纶愤慨不已,站到了凳子上,一甩脑袋后的辫子,脸上青筋暴起,道:“诸位大人,国不可一日无君,没有皇帝,那还不天下大乱?见了皇帝不下跪,那岂不是目无君主?讲究平等,那岂不是要目中无父?无君无父,人与猪狗何异?”
这“人与猪狗何异”一出,太狠了,清流大臣都为张佩纶竖起了大拇指——不愧是大清国的才子,骂人都骂得如此文采飞扬!容闳听到“无君无父,人与猪狗何异”这句话,气得血压升高,一口鲜血喷到身边詹天佑迷惘的脸上。李经述见状,赶忙和容蓉上前扶住容闳,他掐了一下容闳的脑门和人中,容闳这才缓过气来。
忧国忧民的张佩纶一看容闳还有气,决定落井下石,给这位妄图毒害大清国的假洋鬼子致命一击。在朝堂中,张佩纶身份低微,老受位高权重的恭亲王、北洋大臣李鸿章压抑,有些话不敢说出口,在容闳面前就完全没这顾虑了,他趁胜追击,发表自己惊世骇俗的高见:“泰西的东西,和中国完全是相反的,泰西的书是从左到右,中国的书是从右到左,泰西先吃饭后喝酒,中国是先喝酒后吃饭,何以如此?因为中国乃是天朝上国,处于地轴之上,泰西是蛮夷之地,处于地轴之下。”
末了,张佩纶还补上一句:“要是我大清国非得东施效颦,学洋务,最后就会落得跟容大人这样,马褂外面套西装,不伦不类!”
“马褂外面套西装,不伦不类”,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李经述,他刷地站了出来,走上讲台,示意吓呆了的唐绍仪下去照顾容闳,然后,他指着张佩纶的鼻子痛斥道:“这世界上有一种人,三千年的空谈流毒深入骨髓,可怜至极!整天读着之乎者也,就像臭茅坑里面的石头,又臭又硬,不知天有多高,不知地有多厚!容大人不远万里带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,想为国家多培养一些睁眼看世界的人才,他们学铁路、轮船、电报等技术,你们却视之为工匠的低劣技艺!你们天天空谈爱国,其实都是在误国!现在,不仅是英吉利,法兰西这些泰西强国,连小小的日本国,也欺负到我们大清国的头上了!日本国刚刚把琉球国强占了,没有坚船利炮,靠满嘴的仁义道德,靠修身养性,靠你们这些所谓的君子,能跟日本人要回来吗?”
李经述这一席话,说得张佩纶面红耳赤,他以前还没见过李经述,见他也没穿官服,问道:“阁下是?”
李经述自报了身份,张佩纶像一只被斗败的公鸡,朝光绪皇帝的老师、工部尚书翁同龢望了一眼,灰溜溜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。他今天想让容闳出丑,背后便是工部尚书翁同龢指使。
翁同龢跟李鸿章有私怨,这只老狐狸见张佩纶被李经述骂得灰头土脸,便站起来激将道:“令尊负责大清国的海防,琉球之失,岂能如此罢休?你说我等文人误国,不知令尊可有办法收回琉球?否则,令尊岂不是也误国?”
李经述心想小日本明治维新才十来年,现在还不强大,大清国收回琉球应该没问题,便道:“这个自然……”
翁同龢见李经述上套了,还没等他把话说完,便大声说:“诸位同僚作证,李鸿章的儿子今日说了,淮军定会收回琉球!否则,他就是欺君误国!”
现场一帮“清流党”还有“帝师党”纷纷笑道:“李中堂这次腰杆子终于硬了,我们且看他如何收回琉球!”
李经述这才发现自己没有退路了,他心想这样也好,便道:“淮军收回琉球,你们这些人就会支持容大人和留美幼童留学,对吧?”
翁同龢诡异一笑,道:“这个自然,如果能收回琉球,则说明令尊办洋务还是有用的!”
“好!君子一言驷马难追。我这就回去准备收回琉球!”李经述年少气盛,拍着胸脯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