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
钟爱华突然一拍桌子兴奋道:“这是好事呀!成济村不是拿仿古工艺品当挡箭牌吗?那我们可以用非法禁锢素姐的名义去让警察查他们。到时候只要素姐肯作证,那成济村伪造文物的罪名就是板上钉钉!”
“嗯,这是个好办法。”我点点头。一举两得,既能救出素姐,也能捣毁一个造假团伙。
“这事交给我来办吧,许老师你呢?”
我摆了摆手,望着窗外:“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,我得赶回北京,不能让素姐失望。”钟爱华道:“明白。我在北京也有几个做新闻的同学,要不要介绍你们认识?有时候,适当掌握舆论的力量很关键呐。”
钟爱华这话提醒了我。如果素姐老师的猜疑是真的,《清明上河图》真的有问题,那我查出真相以后,必须得靠舆论的力量把这事炒大,才能够形成足够的声势。我没什么记者朋友,也不想借助五脉的力量,他的建议真是雪中送炭。
我要了他在北京那几个朋友的联络方式,然后跟钟爱华估算了一下曝光文物造假专题上报的时间。
按照我的想法,最好是《清明上河图》与成济村的事情同时爆发,在多个战线形成压力,互相印证,确保老朝奉彻底完蛋。钟爱华对这个计划连声叫好,两眼放光,摩拳擦掌,显然这种打法非常符合他的胃口。“揪住全国假文物产业的幕后总黑手”这种新闻素材,对任何一个记者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。
“许老师,您可真是太厉害了!既有原则又有手段,还有一腔不为世俗污染的热血。如果鉴宝界都像您这样就好了。”
钟爱华说得我有点脸红,我连连摆手道:“别这么说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去伪存真,这本来就该是五脉安身立命的根本才对。”钟爱华掏出个本子,把这句话记了下来:“这句说得真好,我打算拿来当新闻标题——哎,对了,您不介意这篇报道以您口述的形式发出来吧?”
“不合适吧……”我皱了皱眉头。
“新闻要求的是真实性,再说您做的是正确的事,不丢人。只有大力宣扬正确的事,才能弘扬正气,净化社会风气。”钟爱华说到这里,胸膛一挺,露出一个自豪的笑容,“别忘了,华生的使命,是记录下福尔摩斯的英姿啊。”
讲这种大道理,钟爱华显然比我在行,我被他一套套的“社论”说得难以招架,心想这也不是什么坏事,便答应下来。钟爱华掏出录音笔,说是要存档,我把从郑州到成济村的经历又说了一遍。
烩面吃完,我们也谈得差不多了。钟爱华自告奋勇去给我买回首都的票,我则找了个旅馆开了个钟点房,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,然后躺到床上。我迷迷糊糊闭了一会儿眼睛,却怎么也睡不着,忽然想起来素姐送给黄克武的那个小水盂,就拿出来捏在手里来回端详。素姐给我的时候是晚上,后来一路逃亡,我都没顾上仔细看。
这个小盂通体乳白,上头用青釉渲染成一圈子山水纹,半山有云,水上有舟,整体风格非常娴静,技法很成熟。我把小盂翻过来,底部有一个方形题款“梅素兰香”——至于这句话有什么寓意,就不得而知了。我翻来覆去鉴赏着这东西,终于沉沉睡去。
等我一觉醒来,钟爱华把票也送到了。我对他叮嘱了几句,然后登上返回首都的火车。等到我终于回到琉璃厂,进了四悔斋,忍不住长长出了一口气,可算是到家了。烟烟还没回来,我打电话过去,一直打不通,估计还在忙着吧;方震在出外勤;刘局也没来骚扰,整个五脉似乎都在围着转型的事转,我这种小角色在忙碌中似乎被淡忘了。
说实话,这真让我心里有点空落落的。我想到这里,暗笑自己太矫情了,原来嫌人家烦,现在人家不理了,又觉得失落。
其实现在这个形势,正中我下怀,大家注意力都不在这儿,我可以专心调查《清明上河图》的事情了。
我在店里稍事休息,然后给郑教授打了个电话。郑教授是药不然的老师,娶的是五脉里的人,算是五脉的外围成员。五脉并不纯是血脉相传,除去刘、黄、顾、药、许五姓以外,还有亲戚、师徒、好友、门客、拜把兄弟之类的外围。到了现代,中华鉴古研究会和许多大学、科研单位都有联系,成员就更复杂了。像郑教授这种,按古代的说法,算是客卿,现在则是挂一个研究会顾问的头衔。
药不然叛变以后,郑教授颇为自责,反而跟我关系变得很好。老爷子时常跑过来我的小店里坐坐,喝点茶,教我点东西,有时候兴致来了,还帮我卖几件货。我一直怀疑,他是把对药不然的感情,全都移到我身上来了。
郑教授一听是我的电话,挺高兴,问我这几天干吗去了。我支吾了他几句说进货去了,然后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看到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实物。郑教授一愣,说你小子怎么改行钻研书画了。我解释说加强自身文化修养,在补课,看到这一段,想亲眼见识一下。郑教授告诉我,这件事不太可能。《清明上河图》是顶级国宝,被严格地保管在故宫画库里,不对普通人开放。除非是有重大展出活动,否则开库必须要经过十几道手续和数个部门的审批,还得有极其充分的理由。
“别说你了,就连刘一鸣要看,都不见得能批准。这个主意你就别打了。”郑教授直接把门关死。
我倒没特别失望,这是在我意料之中的。我握着话筒,又问道:“那当时这幅画移回故宫,参与鉴定的人都有谁?”郑教授疑惑地反问:“你问这个干吗?”
“好奇嘛。”我只能用这个理由回答。好在郑教授没追问,他想了想,回答说:“如果我记得不错,这份名单是保密的。”
“这有什么好保密的?”我大为不解。
“你听过《文姬归汉图》的故事吗?”郑教授问。他知道我一定不知道,所以也不等我回答,自顾说了下去,“从前故宫曾收藏有一幅《文姬归汉图》,旧题为南宋,都认为出自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李唐手笔。后来此画流落东北,被国家收上来,交由郭沫若郭老带头审定。郭老在画上发现‘祗应司张〇画’几个字,其中〇字模糊不清。郭老经过仔细检校,认为是‘瑀’字。于是这幅画的作者,被重新认定为金代张瑀所画。你知道,书画鉴定主观性太强,所以这个结论引起很大争议,有许多人坚持认为是李唐画的,甚至还有人带着一书包资料专程到北京去找郭老辩论,每天门口都有人跑过来交流,让郭老不胜其扰,惹出不少麻烦。”
“所以《清明上河图》对鉴定组名单保密,也是出于这个原因?”
“是的,不会出现具体某位专家,而是以鉴定组集体结论来发布。露出名字的,只有当时的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,他挂了一个鉴定组组长的名。”
“这份名单,即使是五脉的人,也看不到吗?”我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失望。
“也不好说……算啦,我帮你问问吧。你在家里等着别乱跑。”郑教授的口气,就像是一个宠溺孩子的老人。
放下电话,我想了想,跟钟爱华在北京的一个媒体朋友联系了一下。我电话打过去,他挺热情,看来钟爱华已经提前打好招呼了,这个小家伙做事确实牢靠。这人叫骆统,是一家叫《首都晚报》的副主编,这家报纸发行量很大,颇有影响力。骆统或多或少知道点佛头案的始末,对我兴趣很大,允诺只要我拿到证据写成文章,他立刻安排全文刊发。
安排好这些事以后,我决定整理一下自己的屋子。这是我的习惯,每逢大事需静气,收拾房间可以让人心平气和,把屋子里的东西分门别类归拢好,可以让头脑冷静而有条理,不致有什么遗漏。
现在距离老朝奉只有一步之遥,我可不希望出什么纰漏。
我把屋子里的古玩一件件拿出来,擦拭干净,然后重新包好,接着扫干净地,把外套裤子扔进洗衣机里。刚扔进去,我听到“咚”的一声,这才想起来外套里还揣着素姐的小水盂。我赶紧把它捞出来,想了一下,决定还是先不送黄克武那里。万一他和素姐两人真有什么孽缘,骤见定情信物一激动心脏病发,烟烟非砍死我不可。还是等大事定了再说了,烟烟回来以后,让她交过去比较好。我随手把水盂搁到旁边,继续干活。
我这一通收拾,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。等到我忙完了坐到床上喘息,忽然外头传来敲门声。我还以为是客人,懒洋洋地喊了一句今天不开店,对面一声喝道:“好你个许愿!赶紧出来!”我抬头一看,原来是郑教授亲自过来了,手里还提着两瓶啤酒和一口袋四川麻辣花生。
我连忙放下扫帚迎出去,满脸堆笑地接过啤酒和花生。
郑教授开门见山对我说道:“我给你问了,名单没解密,想看可以,拿国务院的介绍信。”
“那就等于不能看嘛……我看您特意上门,还以为有啥好消息呢。”我从袋子里掏出一把花生,搓掉皮,咯吱咯吱嚼起来。
郑教授眉头一皱:“你的意思是说,我办不成事,就不能来这儿对不对啊?”我赶紧说那怎么会,欢迎您天天来,有大学教授给我看门面,多合算。郑教授哼了一声,自己搬了个板凳坐下。我拿了个白瓷碟盛花生,又拿来两个杯子,把啤酒盖儿起开。
郑教授先浅浅啜了一口,拿起俩花生:“你这一出去好几天,我都没地儿找人说话去。”
“其他人呢?”我问。
“唉,非常时期,都在外头忙着呢。学会转型,兹事体大,现在所有人都围着这个转。就我一个闲人。”郑教授口气微带自嘲,又喝了一口,脸上开始微微泛红。他嗜酒,但酒量很差,只能喝点啤的过过瘾。我见他情绪不太高,就试探着问:“他们没让您掺和一下?”
郑教授一听,把玻璃杯“砰”地搁到桌子上,看了我一眼:“小许,你可别以为我是觉得被人忽视而心怀怨念,我是有点事想不通。刘老的方案我看了,我总觉得吧,学会这么一转型,味道可就变了。五脉是干吗的?去伪存真!几百年了,就靠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安身立命。可现在转型以后,居然要搞拍卖行了。”
“拍卖行?”我听了一惊,学会转型,居然是要朝这个方向走啊。
郑教授哇啦哇啦地说了一大堆。我这才知道刘一鸣的中华鉴古研究学会转型,目标是要建起国内第一家民间古玩拍卖行。拍卖行在国内还是个新兴事物,国家政策最近刚有松动,以刘一鸣的眼光和雄心,肯定是想抓住这次机会抢先占据市场,成为中国的苏富比、佳士得。拍卖行这种东西,对古玩市场意味着什么?拍卖行是宣言书,是宣传队,是播种机。它是威力强劲的发动机,能把高端古玩市场炒大做大,彻底改变中国古玩格局。不用别的,只消拍出去一两件天价文物,市场气氛马上就能被引导起来,到时候你想让什么藏品红,它在市面上就大热;你说哪件藏品值多少钱,它就值多少钱。能把控住市场风向和价格,这其中的利益,大了去了。
以五脉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业界信誉,搞起拍卖行来,确实实至名归。有明眼梅花坐镇,还怕这拍卖行卖的不是真东西吗?不过拍卖行牵涉太多,操作起来非常复杂,人脉、政策、资金、人才一样都不能少,更不能没有整个古玩行当的支持。这么大的工作量,难怪五脉都忙了个四脚朝天。
“这么一折腾,是比从前赚钱多了,可整个五脉牵扯到的利益太广太复杂,就不纯粹了。现在社会上总说一切向钱看,但咱们学会可不能一时眼热,为了眼前利益把招牌给毁了不是?五脉这么干,成了下场踢球的裁判,早晚得出事呀。现在社会上老说,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,我一直愤愤不平。想不到咱们五脉也要向钱看了……”郑教授晃晃酒瓶子,“哎,不说了,不说了,说说你吧,你怎么想起来要关心《清明上河图》,这不是你的专业啊?”
“我不是跟您说了嘛,想提高一下文化修养。”
郑教授看了我一眼,把酒瓶子重重一搁,大为不满:“我虽然迂腐,但不傻。你真想研究这个,书店里的书多了去,何必追着要问鉴定者名单?”
“哎……这个……”我一下子没词儿了,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,看着他道,“我不想跟您说谎,这事儿现在还不能说。”
“跟许一城有关系?”郑教授眼神一凛。
我点点头,这不算撒谎,但我不能继续说下去了。素姐特意嘱托过我,暂时不可惊动五脉。老朝奉在里面不知道安插了多少眼线,所以我一个人都不能彻底信任。
以郑教授的智慧,应该能看穿我的难言之隐。他无言地看着我,先是嘴角嚅动几下,末了却什么都没说,只是拍了拍我肩膀,哑着嗓子说我不问了,等到时机成熟了你再告诉我吧。我知道他是想起药不然了,他最喜欢的学生,最后却成了叛徒,这对他的打击是相当大的,让他没法对我开口说你可以信任我。我歉疚地看了他一眼,举起杯子。
我们俩在沉默中碰了一下,各自喝了一杯,又嚼了几粒花生。大概是觉得气氛有些尴尬,郑教授开口道:“其实那份名单,也未必弄不到。”我抬头看着他,心里一阵感动。即便我不肯吐露真相,郑教授还是打算帮助我。我不知道这算是一种赎罪,还是一种信赖。
“郑教授,您不必勉强……”
郑教授一抬手阻住我的话,表示不必在意,然后说道:“想知道名单里都有谁,这个很难。但反过来想,你若心里有一个人选,想知道他在不在名单里,这个就相对容易点。”
我眼睛一亮,郑教授的话没错。如果我有特定目标,想知道他是否参与《清明上河图》的鉴定,可以有多种办法去求证,不一定通过名单。最简单的,是去问他本人,或者去查他当时的行程,或者询问他身边的人,总之手段多多。
“那你有人选吗?”
我想了一下,回答说:“嗯……没有特定的,不过应该是五脉中人。”郑教授放下酒杯,思考片刻:“书画鉴定肯定是刘家的事,而他们家有资格进专家组鉴定《清明上河图》的,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人。这个你别管了,我去帮你打听——不过你想看《清明上河图》实物,这个我就没办法了。”
“这个我自己想辙,哪能老是麻烦您呢。”我赶紧说。不过心里却十分失望。这次返回首都,我要查出老朝奉的身份,也要验证素姐的猜想。两者缺一不可。钟爱华的报道,还在郑州压着,可等不了我太久。
“非得看实物不可吗?书店里也应该有高清画册卖吧?或者琉璃厂弄一卷原大尺寸复制品,问题也不大。”
我摇摇头,这就和鉴宝一样,不可能对着张照片就妄下结论,得亲眼看见东西,才能定真伪。再说,那些所谓的高清图册和复制品,清晰度都不行,看不到细节——而重要信息往往就隐藏在细节里。
“不是实物,哪能看得那么清楚啊。”我喃喃道。这是我计划里最关键的一环,不容出错。
郑教授见我一脸失望,把杯中啤酒一饮而尽,打了个酒嗝,嘿嘿一笑:“你有没有试着找过‘图书馆’?”
“哪个图书馆?北图还是国图?”
“都不是,‘图书馆’他是个人。”
郑教授的表情变得有点神秘莫测。
在我眼前,是一条僻静混乱的小路,两侧都是些洗发店、杂货铺和几家小饭馆,旁边还有一个砖砌的临时厕所,用白灰歪歪扭扭写着“男”和“女”,阵阵味道从砖空里散发出来,和洗发屋里声嘶力竭的录音机声混杂在一起,构成一场怪味交响乐。路面坑坑洼洼的,坑底堆积着颜色不一的垃圾,车一过就会掀起一阵灰尘。远处一列绿皮的火车鸣笛,然后从这些低矮的建筑群中呼啸而过。
这里是首都南城的一个小村,离丰台不远。京城素有东贵西富北贫南贱的说法,有说是清朝以来的传统,有说是四九城的风水。如今北边已经有所改善,唯独南城,发展始终不阴不阳,往南边稍微走上几里,京城的富贵气就陡然收敛,怎么都脱不了破落二字。
我要去的地方,是在这小胡同的尽头。那里有一个小院,院门是铁皮包裹,锈迹斑斑,此间主人显然没怎么尽心打理过。我推门进去,先吓了一跳。在这方院子里,除了停着一辆人力三轮车以外,只有书,铺天盖地的书,几乎没落脚的地方。我粗粗扫了一眼,古今中外什么书都有,花花绿绿眼花缭乱。
“图书馆在吗?”我扯着脖子喊了一句。
“在。”
在书山之中站起一人来。这人穿着身褐色的夹克衫,叼着烟卷,腰上还绑着一个旅游腰包。我仔细端详,这家伙跟我年纪差不多大,人长得跟中学几何题似的,特别规整,脸是标准圆形,两个三角眼,一个梯形鼻,嘴唇薄似一段线段。
“你就是图书馆?”
“有话快说,我正忙着呢。”图书馆不耐烦地回答,顺手从旁边扯来一段纤维绳,弓下腰,手里一翻,一摞书在一瞬间就被捆好了。
郑教授昨天说过,这人脾气不太好,但却是个奇人。从他的外号就能看出来——图书馆,里头全是书。这家伙是倒卖二手旧书的,只要是旧书,管你是善本孤本还是大路货,无所不收,门类极杂,没他弄不到的书。北京搞学术的,都知道图书馆,有时候大学书库里查不到的冷僻资料,到他这来问,往往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——“只要你问对问题。”郑教授临走前这么叮嘱我。
于是我也不跟他客气,开门见山:“你这儿有《清明上河图》吗?”
图书馆停下手里的活,站在书山顶居高临下鄙夷地望了我一眼:“话都不会问。我这儿《清明上河图》有几百种,书上的、杂志上的、谱上的、海报上的,你想要什么?”
“我想要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真本。”
图书馆像看白痴一样看着我,一挥手:“你走吧,我这儿没那玩意儿,你得去故宫偷。”
我换了一个问题:“你这里有没有和真本完全一样的复制品?”
“没有。”他连想都不想就回答道。
我一阵失望,忽然想起郑教授的叮嘱,又问了第三遍:“我能不能在你这里看到真本?”
这次图书馆一点也没犹豫:“能。”
我糊涂了,这三个问题,根本就是彼此矛盾。他这里没有真本,又怎么给我看到真本?我正迷糊,图书馆从书山上跳下来,拍拍夹克衫上的灰,朝我伸手。我也伸手过去,跟他握了握。图书馆先是愕然,然后愤怒地甩开:“谁他妈说跟你握手了?钱!老子说的是钱!”
我知道这事肯定不会毫无代价,但没想到他这么直截了当地提了出来。
“多少?”
“两万,让你看见真本。”图书馆吐出个数字。
我差点没抓起本书去砸他,拦路抢劫啊这是!两万块,这还只是看真本的价,漫天要价也不是这么个要法。图书馆见我犹豫,抓了抓鼻子:“有钱就拿,没钱就滚,别耽误老子做生意。”
“你这也太贵了吧?能不能便宜点?”
“你想要看的东西,就我这儿有,你还非看不可。我不赚你的钱赚谁的钱?对不起,一分不降。”图书馆一点也不忌讳,大大方方地说道。他看我脸色铁青,从腰袋掏出一迭票子,伸了伸舌头,蘸着口水数了起来。点了一回,他拿个橡皮筋套好,在我面前扇了扇:“你们这些读书人,平日里假装挺清高,好像书一沾钱就俗了,说白了还不是舍不得出钱?我告诉你,这个世界上,只有钱才是最美好的东西,藏书的都是傻逼。”
在我的印象里,和书接触的人,要么是姬云浮那样的带着儒雅,要么就像郑教授那样带点痴气,哪怕本性贪图富贵,也多少会遮掩一下。我来之前,还在想图书馆对藏书如此精通,说不定是一个嗜书如命的疯子,却实在想不到居然是这么一个人。
图书馆斜着眼,咧开嘴道:“我知道你嘴上怕得罪我不说什么,心里把我鄙视得要死。甭担心,只要你出钱,就算把我骂得狗血淋头,这生意我也跟你做。”
“就算做生意,也讲究个等价交换。你这两万,开得太离谱了。”
图书馆耸耸肩:“我认钱,可不代表我不识货。《清明上河图》是什么东西,搁到国外,卖个几百万都没问题。”
“但我只是看一眼而已。”
“所以才收你两万。”
“你先告诉我怎么看。”我不肯相让。图书馆鼻子里喷出一声,不再理睬我,转身要往屋子走。我大喝一声:“你若是不告诉我,我就举报你去!”
图书馆停下脚步,转回头来:“举报啥?我的书都是正路收来的。”
“这本也是吗?”我从旁边的书堆里拿起一本《龙虎豹》。这本书和阎山川床底下发现的那本差不多,混在一大堆杂志里,估计是图书馆收上来以后,还没时间挑拣。
“嗯,这是个好办法。”我点点头。一举两得,既能救出素姐,也能捣毁一个造假团伙。
“这事交给我来办吧,许老师你呢?”
我摆了摆手,望着窗外:“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,我得赶回北京,不能让素姐失望。”钟爱华道:“明白。我在北京也有几个做新闻的同学,要不要介绍你们认识?有时候,适当掌握舆论的力量很关键呐。”
钟爱华这话提醒了我。如果素姐老师的猜疑是真的,《清明上河图》真的有问题,那我查出真相以后,必须得靠舆论的力量把这事炒大,才能够形成足够的声势。我没什么记者朋友,也不想借助五脉的力量,他的建议真是雪中送炭。
我要了他在北京那几个朋友的联络方式,然后跟钟爱华估算了一下曝光文物造假专题上报的时间。
按照我的想法,最好是《清明上河图》与成济村的事情同时爆发,在多个战线形成压力,互相印证,确保老朝奉彻底完蛋。钟爱华对这个计划连声叫好,两眼放光,摩拳擦掌,显然这种打法非常符合他的胃口。“揪住全国假文物产业的幕后总黑手”这种新闻素材,对任何一个记者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。
“许老师,您可真是太厉害了!既有原则又有手段,还有一腔不为世俗污染的热血。如果鉴宝界都像您这样就好了。”
钟爱华说得我有点脸红,我连连摆手道:“别这么说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去伪存真,这本来就该是五脉安身立命的根本才对。”钟爱华掏出个本子,把这句话记了下来:“这句说得真好,我打算拿来当新闻标题——哎,对了,您不介意这篇报道以您口述的形式发出来吧?”
“不合适吧……”我皱了皱眉头。
“新闻要求的是真实性,再说您做的是正确的事,不丢人。只有大力宣扬正确的事,才能弘扬正气,净化社会风气。”钟爱华说到这里,胸膛一挺,露出一个自豪的笑容,“别忘了,华生的使命,是记录下福尔摩斯的英姿啊。”
讲这种大道理,钟爱华显然比我在行,我被他一套套的“社论”说得难以招架,心想这也不是什么坏事,便答应下来。钟爱华掏出录音笔,说是要存档,我把从郑州到成济村的经历又说了一遍。
烩面吃完,我们也谈得差不多了。钟爱华自告奋勇去给我买回首都的票,我则找了个旅馆开了个钟点房,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,然后躺到床上。我迷迷糊糊闭了一会儿眼睛,却怎么也睡不着,忽然想起来素姐送给黄克武的那个小水盂,就拿出来捏在手里来回端详。素姐给我的时候是晚上,后来一路逃亡,我都没顾上仔细看。
这个小盂通体乳白,上头用青釉渲染成一圈子山水纹,半山有云,水上有舟,整体风格非常娴静,技法很成熟。我把小盂翻过来,底部有一个方形题款“梅素兰香”——至于这句话有什么寓意,就不得而知了。我翻来覆去鉴赏着这东西,终于沉沉睡去。
等我一觉醒来,钟爱华把票也送到了。我对他叮嘱了几句,然后登上返回首都的火车。等到我终于回到琉璃厂,进了四悔斋,忍不住长长出了一口气,可算是到家了。烟烟还没回来,我打电话过去,一直打不通,估计还在忙着吧;方震在出外勤;刘局也没来骚扰,整个五脉似乎都在围着转型的事转,我这种小角色在忙碌中似乎被淡忘了。
说实话,这真让我心里有点空落落的。我想到这里,暗笑自己太矫情了,原来嫌人家烦,现在人家不理了,又觉得失落。
其实现在这个形势,正中我下怀,大家注意力都不在这儿,我可以专心调查《清明上河图》的事情了。
我在店里稍事休息,然后给郑教授打了个电话。郑教授是药不然的老师,娶的是五脉里的人,算是五脉的外围成员。五脉并不纯是血脉相传,除去刘、黄、顾、药、许五姓以外,还有亲戚、师徒、好友、门客、拜把兄弟之类的外围。到了现代,中华鉴古研究会和许多大学、科研单位都有联系,成员就更复杂了。像郑教授这种,按古代的说法,算是客卿,现在则是挂一个研究会顾问的头衔。
药不然叛变以后,郑教授颇为自责,反而跟我关系变得很好。老爷子时常跑过来我的小店里坐坐,喝点茶,教我点东西,有时候兴致来了,还帮我卖几件货。我一直怀疑,他是把对药不然的感情,全都移到我身上来了。
郑教授一听是我的电话,挺高兴,问我这几天干吗去了。我支吾了他几句说进货去了,然后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看到《清明上河图》的实物。郑教授一愣,说你小子怎么改行钻研书画了。我解释说加强自身文化修养,在补课,看到这一段,想亲眼见识一下。郑教授告诉我,这件事不太可能。《清明上河图》是顶级国宝,被严格地保管在故宫画库里,不对普通人开放。除非是有重大展出活动,否则开库必须要经过十几道手续和数个部门的审批,还得有极其充分的理由。
“别说你了,就连刘一鸣要看,都不见得能批准。这个主意你就别打了。”郑教授直接把门关死。
我倒没特别失望,这是在我意料之中的。我握着话筒,又问道:“那当时这幅画移回故宫,参与鉴定的人都有谁?”郑教授疑惑地反问:“你问这个干吗?”
“好奇嘛。”我只能用这个理由回答。好在郑教授没追问,他想了想,回答说:“如果我记得不错,这份名单是保密的。”
“这有什么好保密的?”我大为不解。
“你听过《文姬归汉图》的故事吗?”郑教授问。他知道我一定不知道,所以也不等我回答,自顾说了下去,“从前故宫曾收藏有一幅《文姬归汉图》,旧题为南宋,都认为出自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李唐手笔。后来此画流落东北,被国家收上来,交由郭沫若郭老带头审定。郭老在画上发现‘祗应司张〇画’几个字,其中〇字模糊不清。郭老经过仔细检校,认为是‘瑀’字。于是这幅画的作者,被重新认定为金代张瑀所画。你知道,书画鉴定主观性太强,所以这个结论引起很大争议,有许多人坚持认为是李唐画的,甚至还有人带着一书包资料专程到北京去找郭老辩论,每天门口都有人跑过来交流,让郭老不胜其扰,惹出不少麻烦。”
“所以《清明上河图》对鉴定组名单保密,也是出于这个原因?”
“是的,不会出现具体某位专家,而是以鉴定组集体结论来发布。露出名字的,只有当时的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,他挂了一个鉴定组组长的名。”
“这份名单,即使是五脉的人,也看不到吗?”我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失望。
“也不好说……算啦,我帮你问问吧。你在家里等着别乱跑。”郑教授的口气,就像是一个宠溺孩子的老人。
放下电话,我想了想,跟钟爱华在北京的一个媒体朋友联系了一下。我电话打过去,他挺热情,看来钟爱华已经提前打好招呼了,这个小家伙做事确实牢靠。这人叫骆统,是一家叫《首都晚报》的副主编,这家报纸发行量很大,颇有影响力。骆统或多或少知道点佛头案的始末,对我兴趣很大,允诺只要我拿到证据写成文章,他立刻安排全文刊发。
安排好这些事以后,我决定整理一下自己的屋子。这是我的习惯,每逢大事需静气,收拾房间可以让人心平气和,把屋子里的东西分门别类归拢好,可以让头脑冷静而有条理,不致有什么遗漏。
现在距离老朝奉只有一步之遥,我可不希望出什么纰漏。
我把屋子里的古玩一件件拿出来,擦拭干净,然后重新包好,接着扫干净地,把外套裤子扔进洗衣机里。刚扔进去,我听到“咚”的一声,这才想起来外套里还揣着素姐的小水盂。我赶紧把它捞出来,想了一下,决定还是先不送黄克武那里。万一他和素姐两人真有什么孽缘,骤见定情信物一激动心脏病发,烟烟非砍死我不可。还是等大事定了再说了,烟烟回来以后,让她交过去比较好。我随手把水盂搁到旁边,继续干活。
我这一通收拾,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。等到我忙完了坐到床上喘息,忽然外头传来敲门声。我还以为是客人,懒洋洋地喊了一句今天不开店,对面一声喝道:“好你个许愿!赶紧出来!”我抬头一看,原来是郑教授亲自过来了,手里还提着两瓶啤酒和一口袋四川麻辣花生。
我连忙放下扫帚迎出去,满脸堆笑地接过啤酒和花生。
郑教授开门见山对我说道:“我给你问了,名单没解密,想看可以,拿国务院的介绍信。”
“那就等于不能看嘛……我看您特意上门,还以为有啥好消息呢。”我从袋子里掏出一把花生,搓掉皮,咯吱咯吱嚼起来。
郑教授眉头一皱:“你的意思是说,我办不成事,就不能来这儿对不对啊?”我赶紧说那怎么会,欢迎您天天来,有大学教授给我看门面,多合算。郑教授哼了一声,自己搬了个板凳坐下。我拿了个白瓷碟盛花生,又拿来两个杯子,把啤酒盖儿起开。
郑教授先浅浅啜了一口,拿起俩花生:“你这一出去好几天,我都没地儿找人说话去。”
“其他人呢?”我问。
“唉,非常时期,都在外头忙着呢。学会转型,兹事体大,现在所有人都围着这个转。就我一个闲人。”郑教授口气微带自嘲,又喝了一口,脸上开始微微泛红。他嗜酒,但酒量很差,只能喝点啤的过过瘾。我见他情绪不太高,就试探着问:“他们没让您掺和一下?”
郑教授一听,把玻璃杯“砰”地搁到桌子上,看了我一眼:“小许,你可别以为我是觉得被人忽视而心怀怨念,我是有点事想不通。刘老的方案我看了,我总觉得吧,学会这么一转型,味道可就变了。五脉是干吗的?去伪存真!几百年了,就靠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安身立命。可现在转型以后,居然要搞拍卖行了。”
“拍卖行?”我听了一惊,学会转型,居然是要朝这个方向走啊。
郑教授哇啦哇啦地说了一大堆。我这才知道刘一鸣的中华鉴古研究学会转型,目标是要建起国内第一家民间古玩拍卖行。拍卖行在国内还是个新兴事物,国家政策最近刚有松动,以刘一鸣的眼光和雄心,肯定是想抓住这次机会抢先占据市场,成为中国的苏富比、佳士得。拍卖行这种东西,对古玩市场意味着什么?拍卖行是宣言书,是宣传队,是播种机。它是威力强劲的发动机,能把高端古玩市场炒大做大,彻底改变中国古玩格局。不用别的,只消拍出去一两件天价文物,市场气氛马上就能被引导起来,到时候你想让什么藏品红,它在市面上就大热;你说哪件藏品值多少钱,它就值多少钱。能把控住市场风向和价格,这其中的利益,大了去了。
以五脉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业界信誉,搞起拍卖行来,确实实至名归。有明眼梅花坐镇,还怕这拍卖行卖的不是真东西吗?不过拍卖行牵涉太多,操作起来非常复杂,人脉、政策、资金、人才一样都不能少,更不能没有整个古玩行当的支持。这么大的工作量,难怪五脉都忙了个四脚朝天。
“这么一折腾,是比从前赚钱多了,可整个五脉牵扯到的利益太广太复杂,就不纯粹了。现在社会上总说一切向钱看,但咱们学会可不能一时眼热,为了眼前利益把招牌给毁了不是?五脉这么干,成了下场踢球的裁判,早晚得出事呀。现在社会上老说,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,我一直愤愤不平。想不到咱们五脉也要向钱看了……”郑教授晃晃酒瓶子,“哎,不说了,不说了,说说你吧,你怎么想起来要关心《清明上河图》,这不是你的专业啊?”
“我不是跟您说了嘛,想提高一下文化修养。”
郑教授看了我一眼,把酒瓶子重重一搁,大为不满:“我虽然迂腐,但不傻。你真想研究这个,书店里的书多了去,何必追着要问鉴定者名单?”
“哎……这个……”我一下子没词儿了,最后无奈地叹了口气,看着他道,“我不想跟您说谎,这事儿现在还不能说。”
“跟许一城有关系?”郑教授眼神一凛。
我点点头,这不算撒谎,但我不能继续说下去了。素姐特意嘱托过我,暂时不可惊动五脉。老朝奉在里面不知道安插了多少眼线,所以我一个人都不能彻底信任。
以郑教授的智慧,应该能看穿我的难言之隐。他无言地看着我,先是嘴角嚅动几下,末了却什么都没说,只是拍了拍我肩膀,哑着嗓子说我不问了,等到时机成熟了你再告诉我吧。我知道他是想起药不然了,他最喜欢的学生,最后却成了叛徒,这对他的打击是相当大的,让他没法对我开口说你可以信任我。我歉疚地看了他一眼,举起杯子。
我们俩在沉默中碰了一下,各自喝了一杯,又嚼了几粒花生。大概是觉得气氛有些尴尬,郑教授开口道:“其实那份名单,也未必弄不到。”我抬头看着他,心里一阵感动。即便我不肯吐露真相,郑教授还是打算帮助我。我不知道这算是一种赎罪,还是一种信赖。
“郑教授,您不必勉强……”
郑教授一抬手阻住我的话,表示不必在意,然后说道:“想知道名单里都有谁,这个很难。但反过来想,你若心里有一个人选,想知道他在不在名单里,这个就相对容易点。”
我眼睛一亮,郑教授的话没错。如果我有特定目标,想知道他是否参与《清明上河图》的鉴定,可以有多种办法去求证,不一定通过名单。最简单的,是去问他本人,或者去查他当时的行程,或者询问他身边的人,总之手段多多。
“那你有人选吗?”
我想了一下,回答说:“嗯……没有特定的,不过应该是五脉中人。”郑教授放下酒杯,思考片刻:“书画鉴定肯定是刘家的事,而他们家有资格进专家组鉴定《清明上河图》的,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人。这个你别管了,我去帮你打听——不过你想看《清明上河图》实物,这个我就没办法了。”
“这个我自己想辙,哪能老是麻烦您呢。”我赶紧说。不过心里却十分失望。这次返回首都,我要查出老朝奉的身份,也要验证素姐的猜想。两者缺一不可。钟爱华的报道,还在郑州压着,可等不了我太久。
“非得看实物不可吗?书店里也应该有高清画册卖吧?或者琉璃厂弄一卷原大尺寸复制品,问题也不大。”
我摇摇头,这就和鉴宝一样,不可能对着张照片就妄下结论,得亲眼看见东西,才能定真伪。再说,那些所谓的高清图册和复制品,清晰度都不行,看不到细节——而重要信息往往就隐藏在细节里。
“不是实物,哪能看得那么清楚啊。”我喃喃道。这是我计划里最关键的一环,不容出错。
郑教授见我一脸失望,把杯中啤酒一饮而尽,打了个酒嗝,嘿嘿一笑:“你有没有试着找过‘图书馆’?”
“哪个图书馆?北图还是国图?”
“都不是,‘图书馆’他是个人。”
郑教授的表情变得有点神秘莫测。
在我眼前,是一条僻静混乱的小路,两侧都是些洗发店、杂货铺和几家小饭馆,旁边还有一个砖砌的临时厕所,用白灰歪歪扭扭写着“男”和“女”,阵阵味道从砖空里散发出来,和洗发屋里声嘶力竭的录音机声混杂在一起,构成一场怪味交响乐。路面坑坑洼洼的,坑底堆积着颜色不一的垃圾,车一过就会掀起一阵灰尘。远处一列绿皮的火车鸣笛,然后从这些低矮的建筑群中呼啸而过。
这里是首都南城的一个小村,离丰台不远。京城素有东贵西富北贫南贱的说法,有说是清朝以来的传统,有说是四九城的风水。如今北边已经有所改善,唯独南城,发展始终不阴不阳,往南边稍微走上几里,京城的富贵气就陡然收敛,怎么都脱不了破落二字。
我要去的地方,是在这小胡同的尽头。那里有一个小院,院门是铁皮包裹,锈迹斑斑,此间主人显然没怎么尽心打理过。我推门进去,先吓了一跳。在这方院子里,除了停着一辆人力三轮车以外,只有书,铺天盖地的书,几乎没落脚的地方。我粗粗扫了一眼,古今中外什么书都有,花花绿绿眼花缭乱。
“图书馆在吗?”我扯着脖子喊了一句。
“在。”
在书山之中站起一人来。这人穿着身褐色的夹克衫,叼着烟卷,腰上还绑着一个旅游腰包。我仔细端详,这家伙跟我年纪差不多大,人长得跟中学几何题似的,特别规整,脸是标准圆形,两个三角眼,一个梯形鼻,嘴唇薄似一段线段。
“你就是图书馆?”
“有话快说,我正忙着呢。”图书馆不耐烦地回答,顺手从旁边扯来一段纤维绳,弓下腰,手里一翻,一摞书在一瞬间就被捆好了。
郑教授昨天说过,这人脾气不太好,但却是个奇人。从他的外号就能看出来——图书馆,里头全是书。这家伙是倒卖二手旧书的,只要是旧书,管你是善本孤本还是大路货,无所不收,门类极杂,没他弄不到的书。北京搞学术的,都知道图书馆,有时候大学书库里查不到的冷僻资料,到他这来问,往往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——“只要你问对问题。”郑教授临走前这么叮嘱我。
于是我也不跟他客气,开门见山:“你这儿有《清明上河图》吗?”
图书馆停下手里的活,站在书山顶居高临下鄙夷地望了我一眼:“话都不会问。我这儿《清明上河图》有几百种,书上的、杂志上的、谱上的、海报上的,你想要什么?”
“我想要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真本。”
图书馆像看白痴一样看着我,一挥手:“你走吧,我这儿没那玩意儿,你得去故宫偷。”
我换了一个问题:“你这里有没有和真本完全一样的复制品?”
“没有。”他连想都不想就回答道。
我一阵失望,忽然想起郑教授的叮嘱,又问了第三遍:“我能不能在你这里看到真本?”
这次图书馆一点也没犹豫:“能。”
我糊涂了,这三个问题,根本就是彼此矛盾。他这里没有真本,又怎么给我看到真本?我正迷糊,图书馆从书山上跳下来,拍拍夹克衫上的灰,朝我伸手。我也伸手过去,跟他握了握。图书馆先是愕然,然后愤怒地甩开:“谁他妈说跟你握手了?钱!老子说的是钱!”
我知道这事肯定不会毫无代价,但没想到他这么直截了当地提了出来。
“多少?”
“两万,让你看见真本。”图书馆吐出个数字。
我差点没抓起本书去砸他,拦路抢劫啊这是!两万块,这还只是看真本的价,漫天要价也不是这么个要法。图书馆见我犹豫,抓了抓鼻子:“有钱就拿,没钱就滚,别耽误老子做生意。”
“你这也太贵了吧?能不能便宜点?”
“你想要看的东西,就我这儿有,你还非看不可。我不赚你的钱赚谁的钱?对不起,一分不降。”图书馆一点也不忌讳,大大方方地说道。他看我脸色铁青,从腰袋掏出一迭票子,伸了伸舌头,蘸着口水数了起来。点了一回,他拿个橡皮筋套好,在我面前扇了扇:“你们这些读书人,平日里假装挺清高,好像书一沾钱就俗了,说白了还不是舍不得出钱?我告诉你,这个世界上,只有钱才是最美好的东西,藏书的都是傻逼。”
在我的印象里,和书接触的人,要么是姬云浮那样的带着儒雅,要么就像郑教授那样带点痴气,哪怕本性贪图富贵,也多少会遮掩一下。我来之前,还在想图书馆对藏书如此精通,说不定是一个嗜书如命的疯子,却实在想不到居然是这么一个人。
图书馆斜着眼,咧开嘴道:“我知道你嘴上怕得罪我不说什么,心里把我鄙视得要死。甭担心,只要你出钱,就算把我骂得狗血淋头,这生意我也跟你做。”
“就算做生意,也讲究个等价交换。你这两万,开得太离谱了。”
图书馆耸耸肩:“我认钱,可不代表我不识货。《清明上河图》是什么东西,搁到国外,卖个几百万都没问题。”
“但我只是看一眼而已。”
“所以才收你两万。”
“你先告诉我怎么看。”我不肯相让。图书馆鼻子里喷出一声,不再理睬我,转身要往屋子走。我大喝一声:“你若是不告诉我,我就举报你去!”
图书馆停下脚步,转回头来:“举报啥?我的书都是正路收来的。”
“这本也是吗?”我从旁边的书堆里拿起一本《龙虎豹》。这本书和阎山川床底下发现的那本差不多,混在一大堆杂志里,估计是图书馆收上来以后,还没时间挑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