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所有云淡风轻,都是伤愈后的硬痂
有一家媒体采访我的时候,记者问我:“刚火起来的时候是不是特别兴奋?”
我说:“不是。”
记者有些疑惑:“火了,你不高兴吗,有那么多人喜欢你?”
我说:“火了,代表很多人喜欢你,但也有更多人讨厌你。”
其实早在所谓的“火了”之前,我就已经感受到了那些“讨厌”。
“你写得越来越水了!”
“我花这么多钱,你就给我看这个?”
“更新得也太慢了,你一天天都在干什么啊?”
……
尽管那些支持和理解、喜爱和欢呼的声音也很多,但人总是对不友好的态度更敏感,所以刚火的时候,我其实并不开心,直到在一次行业聚会时,我偶遇小枫。
小枫入行之前是个文学青年,每个月都给杂志社投稿的那种。他对文学,尤其是小说,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。毕业后,小枫不顾家人反对,去了一个他很喜欢的网站做了编辑,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。编辑的日常生活很理想,至少符合小枫的预期。他看过很多书,也能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、写作的技巧,拿出来跟作者讨论,帮助他们修改稿子。
人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,总是怀揣着超出现实的、深厚的情感。尽管薪水很低,小枫却很投入。他每天跟作者讨论作品,经常加班到深夜,加上刚到北京不适应,终于大病了一场。就算是发烧到三十九度,一手打着吊瓶,他也会用手机回复作者的信息。同时,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梦想。
小枫写完自己的第一本书后,像平常一样把这件事作为好消息分享给了同他关系最好的两个作者,在小枫心里,他们已经是他的朋友了。那两位作者,大约也觉得这是值得分享的事,便告诉了其他人。
再到后来,事情渐渐变了味儿,有人开始质疑小枫的作品抄袭了作者的投稿。只有质疑,根本没人拿得出证据,但莫须有的怀疑一时间甚嚣尘上,整个贴吧充斥着对小枫的各种质疑。
在各种各样的质疑声中,也有作者为小枫发声,为了维护小枫而战,但对当时年轻的小枫来讲,这件事情已经深深地伤害了他。我能想象得到年轻的小枫,在寂静无人的北方寒夜,对着电脑屏幕冷得打哆嗦,不断刷新页面,不断看到那些虚妄和恶意的评价。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如此直面人性的恶。
后来的小枫,做过主编,做过影视公司策划,最后,还是回到了网站,回到最初挖掘作者的岗位。他依旧尽心尽力,但此时的他已经明白,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恶意,而是那些善意。
他曾经告诉我:“很多事儿,习惯就好;很多声音,不听就好。问心无愧就够了,尽力过,对得起喜欢你的人,就该对自己满意了。”
小枫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淡然,他相信,那些指责他的人在当时未曾意识到他们在做的事会带来的后果。
后来有一次,我和朋友聊天,谈及小枫,朋友露出了羞愧的表情。原来他也曾是路人,也曾在那次事件里发表过类似“可能哦”这样语焉不详的评论。朋友甚至告诉了我冰山之下我不知道的尾声:小枫曾经离开过一年,因为他患上了抑郁症,不得不回老家休养。
这些是小枫没跟我讲的。他的故事里,只有事后的原谅,甚至理解。也许所有的云淡风轻,都是伤口痊愈后的硬痂。朋友告诉我:“从那以后,我再也没有对任何网络事件发表过评论。我知道我有评论的自由,但我没有伤害别人的权利。”
比起小枫,我要面对的情况已经好得多了。我听说,有作者收到过刀片做成的椅子,是粉丝寄过去催更新的;我也见过网上的一些口水战,有的粉丝为了维护自己喜爱的作家而去攻击别的作家。至少这些,我都不曾经历。
去年的某一天,我的编辑找到我,希望我录一段视频,台词只有一句:“我就不更新。”我于是特意沐浴更衣,然后对着镜头,尽量做到编辑要求的“面无表情”地说:“我就不更新。”那天评论区又炸了:
“你快去更新(抓狂)!”
“呜呜呜,为什么啊?”
“蜜蜂,你要是被绑架了就眨眨眼。”
……
直到最后,评论区只剩了一句重复刷屏的话:“没关系,你开心就好。注意身体,我等你。”
谢谢你们,虽然这只是一个玩笑,但我开心了,也从此释然了。
我并没有经历过小枫那样的伤害,我遇到的只是咬牙切齿地催我更新,却连寄刀片也舍不得给我寄的读者。但我的幸运,并不是每个人都有。
我说:“不是。”
记者有些疑惑:“火了,你不高兴吗,有那么多人喜欢你?”
我说:“火了,代表很多人喜欢你,但也有更多人讨厌你。”
其实早在所谓的“火了”之前,我就已经感受到了那些“讨厌”。
“你写得越来越水了!”
“我花这么多钱,你就给我看这个?”
“更新得也太慢了,你一天天都在干什么啊?”
……
尽管那些支持和理解、喜爱和欢呼的声音也很多,但人总是对不友好的态度更敏感,所以刚火的时候,我其实并不开心,直到在一次行业聚会时,我偶遇小枫。
小枫入行之前是个文学青年,每个月都给杂志社投稿的那种。他对文学,尤其是小说,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。毕业后,小枫不顾家人反对,去了一个他很喜欢的网站做了编辑,成为北漂大军中的一员。编辑的日常生活很理想,至少符合小枫的预期。他看过很多书,也能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、写作的技巧,拿出来跟作者讨论,帮助他们修改稿子。
人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,总是怀揣着超出现实的、深厚的情感。尽管薪水很低,小枫却很投入。他每天跟作者讨论作品,经常加班到深夜,加上刚到北京不适应,终于大病了一场。就算是发烧到三十九度,一手打着吊瓶,他也会用手机回复作者的信息。同时,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梦想。
小枫写完自己的第一本书后,像平常一样把这件事作为好消息分享给了同他关系最好的两个作者,在小枫心里,他们已经是他的朋友了。那两位作者,大约也觉得这是值得分享的事,便告诉了其他人。
再到后来,事情渐渐变了味儿,有人开始质疑小枫的作品抄袭了作者的投稿。只有质疑,根本没人拿得出证据,但莫须有的怀疑一时间甚嚣尘上,整个贴吧充斥着对小枫的各种质疑。
在各种各样的质疑声中,也有作者为小枫发声,为了维护小枫而战,但对当时年轻的小枫来讲,这件事情已经深深地伤害了他。我能想象得到年轻的小枫,在寂静无人的北方寒夜,对着电脑屏幕冷得打哆嗦,不断刷新页面,不断看到那些虚妄和恶意的评价。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如此直面人性的恶。
后来的小枫,做过主编,做过影视公司策划,最后,还是回到了网站,回到最初挖掘作者的岗位。他依旧尽心尽力,但此时的他已经明白,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恶意,而是那些善意。
他曾经告诉我:“很多事儿,习惯就好;很多声音,不听就好。问心无愧就够了,尽力过,对得起喜欢你的人,就该对自己满意了。”
小枫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淡然,他相信,那些指责他的人在当时未曾意识到他们在做的事会带来的后果。
后来有一次,我和朋友聊天,谈及小枫,朋友露出了羞愧的表情。原来他也曾是路人,也曾在那次事件里发表过类似“可能哦”这样语焉不详的评论。朋友甚至告诉了我冰山之下我不知道的尾声:小枫曾经离开过一年,因为他患上了抑郁症,不得不回老家休养。
这些是小枫没跟我讲的。他的故事里,只有事后的原谅,甚至理解。也许所有的云淡风轻,都是伤口痊愈后的硬痂。朋友告诉我:“从那以后,我再也没有对任何网络事件发表过评论。我知道我有评论的自由,但我没有伤害别人的权利。”
比起小枫,我要面对的情况已经好得多了。我听说,有作者收到过刀片做成的椅子,是粉丝寄过去催更新的;我也见过网上的一些口水战,有的粉丝为了维护自己喜爱的作家而去攻击别的作家。至少这些,我都不曾经历。
去年的某一天,我的编辑找到我,希望我录一段视频,台词只有一句:“我就不更新。”我于是特意沐浴更衣,然后对着镜头,尽量做到编辑要求的“面无表情”地说:“我就不更新。”那天评论区又炸了:
“你快去更新(抓狂)!”
“呜呜呜,为什么啊?”
“蜜蜂,你要是被绑架了就眨眨眼。”
……
直到最后,评论区只剩了一句重复刷屏的话:“没关系,你开心就好。注意身体,我等你。”
谢谢你们,虽然这只是一个玩笑,但我开心了,也从此释然了。
我并没有经历过小枫那样的伤害,我遇到的只是咬牙切齿地催我更新,却连寄刀片也舍不得给我寄的读者。但我的幸运,并不是每个人都有。